-

《曲苑杂坛》的主持人汪文华(曲苑杂坛汪文华现在在干什么)

来源:小高教学网 作者:本站 时间:2023-04-22 13:47:01 阅读次数:0

近期不少网友都在问:《曲苑杂坛》的主持人汪文华(曲苑杂坛汪文华现在在干什么),小编也是查阅很多资料,整理了一些相关方面的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7214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9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相声,小品,魔术杂技;评书,笑话,说唱艺术……”这是当年央视最受观众欢迎的娱乐节目《曲苑杂坛》的主题曲,每当这个旋律响起,总很勾起人们很多美好的记忆。


这档节目中推出的《洛桑学艺》、《聪明的剧务》、《新疆妹买买提》、《马虎和周到》等小品、相声,至今仍是经典。同时,《曲苑杂坛》也捧红了洛桑、买红妹、于小飞等一批明星。


而这些成绩的背后,离不开一个人的努力,那就是汪文华


汪文华不仅是中央电视台的著名主持人,多次获得“金话筒奖”,同时她也是非常优秀的导演和制片人,曾获得过“全国十佳制片人”等荣誉称号。


在电视荧幕之外,汪文华谦虚、低调、孝顺,丈夫常年在外工作,她却能于公婆朝夕相处17年,把公公婆婆当成亲爸亲妈一样照顾。连续3年被社区评为“五好儿媳妇”。


2011年,《曲苑杂坛》停播了。如今,11年过去了,汪文华过得怎么样了呢?



汪文华出生于河北保定的一个普通家庭。在她3岁时,母亲因为瘫痪失去了自理能力。家里还有4个姐姐,一家7口人全靠父亲每个月40块钱的工资养活,日子过的捉襟见肘。


可就算日子再难,父亲也没有放弃母亲,一直照顾了母亲30多年,直到她去世。


在这样充满爱的家庭环境长大,汪文华始终乐观、开朗,也很孝顺。在父母身上,汪文华学到了很多,做人不要怕吃苦,要本分,多学一点知识,别人谁也抢不去。


汪文华从小就喜欢唱歌,16岁时应征入伍,进入武汉空军政治部文工团,成了名文艺兵。


当时,部队领导觉得她形象好,气质佳,想让她做报幕员。没想到,汪文华并不愿意,反而想要独唱。


领导知道她是个好苗子,也有意培养她,便对她说:“你要是拿出真本事,我就让你唱。”


从那之后,汪文华苦练曲艺。每天跟着收音机学习唱歌,同时,什么京韵大鼓河南坠子、河西大鼓天津快板、评书等,只要能用得上的才艺,汪文华都没落下。


练了一段时间,领导看她还真的学得有模有样,就安排她去跟随曲艺名家马连登先生,学唱河西大鼓。


不久后,汪文华在参加全国曲艺比赛时,遇见了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袁阔成。汪文华不想放过这个求知的机会,在两人完全不熟的情况下,贸然提出了拜师的请求。


结果自然是被婉拒了。


可汪文华不甘心,在回去之后,还是经常给袁阔成写信,表达自己对评书的理解和喜爱。


最后,袁阔成被她的诚意打动了,同意收她为徒。


因为部队有规定不能随便请假,而袁阔成住在营口,距离武汉十万百千里,所以她只能利用探亲的假期去学习。为此还好几年没有回家看望父母,心里满是愧疚。


在袁阔成的教导下,汪文华进步飞速,很快就能独挡一面。


1982年,汪文华被调入空政文工团。在这里,她开始主持一些央视大型文艺汇演,事业上更上一层楼。不久后,也迎来了属于她的爱情。



有一次,朋友给她介绍了一个对象,对方是辽宁大连人,父母都是部队的高级领导。他本人也十分优秀,在大连外国语学院,在国家教委工作,名叫王建宁。


那一年,汪文华30岁,也到了结婚的年龄。听说两人年龄相仿,就答应了见面。


在接下来的接触中,两人发现有很多共同话题,三观也一致,在第二年国庆节就举行了婚礼。


婚后不久,汪文华怀孕了。可丈夫王建宁的工作非常忙,经常要出差不在家,根本没有办法顾得上怀孕的妻子。


汪文华的父亲还要在家照顾瘫痪的母亲,也帮不上忙。没办法,小两口只能请住在大连的公公婆婆来北京照顾汪文华。


其实,公公婆婆的身体也不是很好。婆婆患有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走路腿脚不太灵便。公公也有高血压高血糖这些毛病,需要长期服药。


原本老两口在大连过着颐养天年的退休生活,每天遛遛狗,散散步,日子过的非常惬意。但他们听说了儿媳有难处,没有丝毫犹豫,立刻收拾家当就来了北京。


当时的汪文华两口子住在文工团给分的筒子楼里,只是一套小小的两居室,十分逼仄。


汪文华担心老人家在老家时住大房子住惯了,突然搬到小房子会不适应,就把主卧收拾出来,让给公公婆婆住,她和丈夫搬到小卧室。


为了公婆住的舒适,床单被罩也全都是汪文华特意去新买的,每天把公公婆婆哄得乐乐呵呵的。


虽然汪文华怀孕了,但该干的家务她绝不犯懒。有时婆婆都觉得不好意思,自己明明来照顾儿媳来了,反而让儿媳照顾他们更多。


婆婆打心眼里喜欢汪文华,觉得她能干,也能吃苦,相处的时间久了,把她当成亲生女儿一样看待。


1986年,汪文华的女儿王馨出生了。丈夫王建宁的工作还是那么忙,大多数时间都是公公婆婆帮忙照顾孩子,这让汪文华心中充满感激。


1988年,汪文华从空政文工团转业,进入了国家纪委上班。在事业上迎来新的挑战时,公婆成了她坚强的后盾,始终在家帮她带孩子。


有天,公公突然觉得腰部钝痛,到医院一检查,医生说是患上腰部骨结核,必须住院。


汪文华白天上班,下了班就赶紧往医院跑。公公只能躺在病床不敢乱动,汪文华就帮他洗脸洗脚,甚至用手指缠上纱布为他清理口腔。


为了给公公补充营养,她在饮食上花了很多心思。公公年纪大了,牙口不好,就连吃水果,汪文华也会耐心的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喂给他吃。


很多人以为这么孝顺的汪文华是他们的亲生女儿,当他们知道是儿媳妇时,都禁不住为她竖起了大拇指,交口称赞。


3个多月后,公公病好出院了。但痊愈后基本失去了正常听力,生活上有很多的不方便,汪文华既要照顾女儿,又要操心两个老人的身体健康,很不容易。


丈夫心疼汪文华:“我父母来了反而加重了你的负担,要不还是把他们送回大连去吧!然后我们请个保姆?”


汪文华表示反对:“为什么要把他们送走?一大家子住在一起多开心啊!你放心,我爱你,也会对你的父母好的。”


1990年,丈夫王建宁突然提出要去日本攻读法学博士,听到这个消息,父母都不赞成。


家里老得老,小得小,儿子这么一走,难道把家庭都重担都交给儿媳一人吗?


没想到,汪文华却十分支持丈夫的决定:“大丈夫志在四方,男人有上进心,这是好事。再说他也是为了这个家好,家里就交给我吧!”


从那以后,汪文华就和丈夫开始两地分居的生活,家里的事一度让汪文华忙得不可开交。最后她实在忙不过来,只能请姐姐过来帮忙。


1991年,汪文华被调入了中央电视台文艺部。进入央视的第一天,领导就给她设置了一个难题,希望她能创作出一档“老百姓看得懂的高雅节目”,还要能宣传传统文化。


汪文华想了很久,对领导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想把曲艺、评书、相声都融合到一档节目中去,这样年轻人就能全方位的了解中国曲艺文化。”


领导却不赞成她的想法,觉得这个想法过于老套,并不新鲜,也很难吸引年轻观众的兴趣。


最后,还是袁阔成提醒她,完全可以把小品、魔术等这种活泼有趣的表演形式加进去,时间久了自然有人看。


为了创办《曲苑杂坛》,汪文华联系了跟多的评书和相声的专家。为表示诚意,她不得不全国到处奔波,亲自去请。当时很多有名的相声演员几乎都上过这个节目。


还在《曲苑杂坛》中设置了“快活林”、“弹曲说艺”、“笑不笑由你”、“惊险奇观”等小栏目。培养和发掘了很多身怀绝技的青年演员。比如说,洛桑、邹德江等人都是其中的代表。


除了《曲苑杂坛》外,央视每天中午20分钟的《电视书场》也会如约而至。而这部栏目的台前幕后也都是汪文华一个人操心。从请演员到吃喝拉撒睡的安排,不仅是主持人,更是编导。


1995年,汪文华开始独立操作《曲苑杂坛》,集导演、主持人、制片于一身,忙的不亦乐乎。在她的努力下,《曲苑杂坛》宛如一批黑马,一骑绝尘。收视率一度超过了《正大综艺》和《综艺大观》。


1997年,汪文华被评为“全国电视节目十佳主持人”。后来还拿到了“金话筒”奖



汪文华在事业上能这么成功,公公婆婆给她的支持非常重要。丈夫博士毕业后就留在了日本上班,每年也只能回来三四趟,家里所有的事情都压在汪文华的身上。


姐姐不可能一直在他们家帮忙,姐姐走后,女儿大部分时间还是要靠公婆帮忙拉扯着。这份恩情,汪文华一直记在心里,对待他们更加孝顺。


公公在战争年代曾因为在雪地行军,冻坏了双脚。导致双脚都变形了,买的鞋穿起来很不舒服。


汪文华便托姐姐在老家的亲戚,帮公公做手工布鞋。一做就是好几双,让公公轮换着穿。


一转眼,女儿上小学了,公公婆婆年纪大了,也到了颐养天年的年纪。王建宁的弟弟妹妹都在大连,他们希望父母能回去养老,不用再带孙女,那么辛苦。


但公公婆婆一手拉扯孙女长大,早就已经有了很深的感情,根本离不开孙女。所以,子女们提了好几次,他们都没同意。


就这样,在丈夫在日本工作的10几年的时间,汪文华始终和公婆生活在一起。


尽管家里家外她要操心的事情有很多,但是她依然非常满足。


在她心中,家庭是最重要的,不论在外面有多么疲惫,有多少烦心的事,只要一踏进家门,顷刻间就被浓浓的亲情所融化了。


她说:“每个女人都是要都家的,只有家庭稳固,走到哪,心才会踏实。”


而且,公公婆婆把女儿教育的很懂事。


有一次,汪文华出差在外,女儿在学校摔断了胳膊,被老师送进了医院。一直是公公婆婆陪着,等到她深夜做完节目,才知道这件事。


其实那天她晚上就坐飞机回来了,但是公婆怕影响她工作,就暂时没告诉她。


当她赶到医院时,看着打着石膏的女儿,心里说不出的愧疚。


但女儿一点都没怨她,反而有些难为情地说:“妈妈,对不起,您那么忙,我还给您添了这么的大的麻烦。”


那一刻,汪文华再也忍不住了,抱着女儿泪如泉涌。


事实上,早在1994年,她和女儿就得到了可以留居日本的签证。但她舍不得《曲苑杂坛》的观众们,最终还是选择和女儿留在国内。


汪文华经常教育女儿:“做事,要务实,一步一个脚印;做人,要正直,要坚强,要本分,不要张扬,更不能张狂。”


她最喜欢的格言是“不求当面乱鼓掌,只求背后暗点头。”汪文华这么说,自己也是这样做的。



2003年,王建宁的妹妹搬家,想让老两口回去热闹热闹,住一段时间。可他们死活不容易,就是担心他们年纪大了,回去后就不能再回来了。


可女儿也是真心诚意地想要多孝顺陪伴父母,汪文华不好阻拦,只能把公婆送回大连。


果然,回到大连后,公婆的身体更差了,不宜再折腾回北京。


汪文华觉得公婆以前的房子太老旧了,怕他们住的不舒服,就又给他们买了一套海景房。


当时,身边的朋友都劝她慎重,公婆年纪大了,还能住多久?万一这房子以后卖不出去怎么办?


汪文华知道朋友也是为她好,可公婆为她的家操劳了十几年,是该好好享受享受了。只要他们活着一天,就让他们应该住的舒心,还是依然决然的买了。


之后的几年,公婆住在海景房里,每天都心情舒畅,汪文华觉得这钱花的值了。


后来,公婆相继离世,房价却涨了10倍,也算是对她孝顺的回报吧!


2007年,王建宁终于从日本回到了国内,两人这才终于结束了17年的分居生活。


2011年,凝聚了汪文华十几年心血的《曲苑杂坛》停播了,忙碌了一辈子突然闲下来,让她感觉非常失落,不适应。


好在,丈夫一直陪在她的身边陪着她,开导她,才让她渐渐释然,继续在幕后的位置上发挥余热。


2015年,汪文华从央视退休了,开始和丈夫享受晚年生活。女儿从北京联合大学毕业后,进入了广电总局工作。几年后也结婚成家,有了自己的家庭,不用她再操心了。


退休后的她,既不参加商业活动,也不接受电视访谈,认为没有荧光灯的舞台同样拥有魅力。


汪文华上了老年大学,学习京剧、舞蹈表演,现在已经把多部京剧传统曲目熟稔于心。


如今,已经67岁的汪文华,看起来还是很年轻很有活力,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做公益上。


2022年7月,她和所在小区的居民,联合有关部门,还共同捐建了现代乡村书院——云山书院。书院藏书丰富,免费向公众开放。


她希望更多的有识之士来到乡村,扎根乡村,为中国的乡村振兴出一份力。


在采访时,汪文华说:“《曲苑杂坛》虽然已经停播11年了,然而观众仍对这个节目念念不忘,这是我的人生之幸。”


你对《曲苑杂坛》的哪个节目印象最深刻呢?


#娱评大赏#


【本文标题和链接】《曲苑杂坛》的主持人汪文华(曲苑杂坛汪文华现在在干什么) http://www.hzhe123.cn//n/133425.html 页面最新缓存时间: 2024年07月0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