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危机对我们都有什么影响( 金融危机对我们都有什么影响)

来源:小高教学网 作者:本站 时间:2023-05-06 21:55:01 阅读次数:0

近期不少网友都在问:金融危机对我们都有什么影响( 金融危机对我们都有什么影响),小编也是查阅很多资料,整理了一些相关方面的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24905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63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目录:

欧洲金融危机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国家的影响是非常广泛和深远的,


以下是列出的一些相关的影响:


经济衰退:金融危机往往导致经济衰退,因为金融危机通常会导致股市下跌,失业率上升,企业倒闭,信贷紧缩等一系列经济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对国家经济产生负面影响,使得经济增长停滞或变得负面。


失业率上升:随着企业倒闭和经济活动放缓,失业率也会上升。失业率上升会导致消费减少,同时政府的福利支出也会增加,从而对国家财政造成额外压力。


政府财政压力:金融危机会导致政府税收减少,支出增加。政府可能需要采取措施来刺激经济,例如提供更多的救助和补贴。这些措施都会增加政府财政压力,可能导致财政赤字和债务水平增加。


货币贬值:在金融危机期间,货币通常会贬值。这是因为投资者失去了对经济的信心,导致他们将资金转移到更稳定的货币或资产上。货币贬值会导致进口商品变得更加昂贵,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股市下跌:在金融危机期间,股市通常会大幅下跌。这会导致投资者丧失信心,减少对企业的投资,同时也会减少公司的融资。


经济下行:金融危机常常伴随着经济衰退,国家的经济活动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包括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各个领域。失业率可能会上升,物价可能会上涨,消费者信心可能会下降,对国家的经济造成极大的冲击。


政府财政压力:金融危机会对政府财政带来压力,政府需要采取措施来刺激经济和保护金融系统。这些措施可能包括减税、增加支出和投资、提高借贷利率等,这将进一步加剧国家的财政压力。


金融机构倒闭:在金融危机期间,许多金融机构可能会破产或者遭受严重的财务困境,这会对国家的金融系统带来严重的影响。倒闭的银行可能会导致个人储户的损失,进一步扰乱金融市场,对国家的经济带来严重影响。


政治稳定受到威胁:金融危机往往会对政治稳定产生负面影响。政府可能会因为无法应对金融危机而失去民众的信任,进而引发政治危机,政府的稳定和合法性可能会受到威胁。


增加政府债务:金融危机通常导致经济衰退和失业率上升,这可能导致政府税收收入减少,同时政府需要通过支出来刺激经济。这会导致政府的债务负担增加,可能会影响到国家的信誉和债券评级。


企业倒闭和失业率上升:金融危机可能导致企业倒闭和失业率上升,这可能会对整个经济造成深远的影响。失业率上升会导致人们的消费能力下降,对零售和服务业产生负面影响。


减少对外贸易和投资:金融危机可能导致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减少。企业倒闭和信贷紧缩可能导致对外贸易的减少,而投资者可能会对国家的经济前景失去信心,减少对国内市场的投资。


总的来说,金融危机对国家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可能会对经济、政治和社会方面产生广泛的影响。政府需要采取措施来缓解危机对国家的影响,并防止经济恶化。GOODLUCK!


乌克兰危机升级一年来的国际影响

【特别关注·俄乌冲突一周年】


俄乌冲突爆发至今已近一年并且仍在延宕,其牵涉或影响的范围早已超出兵戎相见的双方。通过相互连通的国际体系和全球市场,乌克兰危机将各个国家和地区或深或浅地裹挟其中,对世界经济和国际秩序造成巨大的冲击。


次生危机诱发多国动荡


乌克兰危机及欧美启动的对俄制裁等措施,让世界经济增长雪上加霜,推高全球通货膨胀,引发诸多领域次生危机。一是金融危机。乌克兰危机爆发后,美西方采取极端措施对俄进行金融制裁且不断加码,严重冲击国际金融秩序,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剧烈动荡。2022年美股三大股指年内最深跌幅均超过20%,其中纳斯达克指数一度下跌超35%,创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除2020年外)的最深跌幅。二是粮食危机。危机爆发以来,俄乌两个农产品大国生产受阻、产量下降;美西方层层加码的制裁加剧全球粮食短缺;各国为增加国内供应和降低价格而实施的粮食贸易限制越来越多,使全球粮食危机进一步恶化。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显示,2022年45个国家或地区总计约2.05亿人处于“危机”甚至更严重级别的粮食不安全中,人数较上年大幅增长。三是能源危机。欧盟1/3的天然气和1/4的原油都来自俄罗斯。乌克兰危机后,随着对俄能源限制的展开,欧洲成为能源危机重灾区。能源价格飙升至近年高点,天然气价格一度超过每千立方米3000美元,布伦特原油价格也突破120美元/桶。为应对能源短缺,欧洲各国政府甚至采取了要求宗教及商业设施夜晚熄灯、健身房只提供冷水淋浴、对个人和企业使用天然气加税、对空调和暖气限温等举措。


能源价格上涨极大增加了民众的生活成本,包括法、英、德等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发生了持续性的罢工、游行示威、抗议等运动,冲击社会稳定。“武装冲突地点和事件数据项目”的数据显示,2022年1至9月,全球有9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民众因燃料价格或供应问题上街抗议,其中在阿根廷、厄瓜多尔、几内亚、海地、哈萨克斯坦、巴拿马、秘鲁、南非和塞拉利昂等国共有80余人在抗议中丧生。这90多个发生社会抗议的国家或地区中,有三分之一在2021年基本没有关于燃料的抗议活动。例如,西班牙在2021年没有任何与燃料价格有关的抗议活动,但2022年仅在3月就发生了335次。


世界格局现阵营化苗头


乌克兰危机表面上是俄乌两个国家之间的冲突,实际上是美国整合西方阵营发起的“分身战争”,该阵营以提供后勤、情报甚至指挥的方式直接介入了军事冲突,成为事实上的重要参战方。不仅如此,美国还针对中俄友好关系和中国均衡立场,虚构并极力鼓吹所谓“民主对决威权”叙事,图谋把中国与俄罗斯等国树立为对立阵营,进而把中国牵扯入消耗性对抗的泥沼之中。乌克兰危机发生后不久,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印太事务协调员坎贝尔就声称,尽管存在乌克兰危机,美国仍将保持对“印太地区”的关注。2022年8月,美国《大西洋月刊》刊登文章引述美国总统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的话称,虽然乌克兰危机已经出现长期化的趋势,但美国总统拜登将完全专注于应对中国崛起所带来的挑战。2022年10月,拜登政府发布《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前所未有地专设一节来阐述如何“争胜中国、抑制俄罗斯”,并将其列为国家安全优先事项之首。这些试图把中国诱逼向“对立阵营”的举措,无法一直掩盖美国借乌克兰危机“量盟友之物力、逞本国之私心”,在打压霸凌“竞争对手”的同时掠食盟国产业的事实。


与此同时,国际体系呈安全化倾向。乌克兰危机的爆发及长期化可能拉开了21世纪大国之间以直接或“分身”方式涉足战争的序幕,动荡不止、兵凶战危的世界取代此前长期保持整体和平发展态势的世界的风险不容忽视。全球层面主要国家或国家集团在贸易投资、战略、供应链与支付网络、军事等领域的安全化倾向更加明显。例如,供应链方面,2022年7月,美国国会参众两院通过《芯片和科学法案》,以限制补贴资格来阻止半导体企业在中国增产。又如,军事方面,乌克兰危机爆发后,德国承诺实现防务开支占GDP之2%的目标,并增加1000亿欧元的预算来更新武器装备。


美无法裹挟世界各国立场


危机爆发后,美国试图在全球层面孤立、制裁俄罗斯,但除西方国家外,其他多数非西方国家甚至一些美国盟国和伙伴国如以色列、土耳其、印度、巴西等,都没有参与或支持对俄制裁。美西方已经无法在重大问题上压倒性地裹挟世界各国立场。尽管美西方政府官员通过其控制的全球重要媒体大肆塑造俄罗斯负面形象,在欧美舆论场上掀起不参与制裁俄罗斯就“政治不正确”甚至要遭受牵连性制裁的舆论浪潮,但依然有占全球人口二分之一以上的国家没有随美西方的指挥棒起舞。


在亚太,短期内,美国盟友与美关系更紧密,但中国周边国家防止生战生乱的警惕性和意愿上升。日韩两国在乌克兰危机爆发后先后放弃了较为温和的对俄政策,加强了对美外交追随。澳大利亚更是紧跟美国,宣扬乌克兰危机中的“中国责任论”。但这场危机也“教育”了亚太国家,使其更加看清了“欧洲出钱,乌克兰出命,美国发财”的残酷现实,从而拒绝这一情景被复制到亚太,避免本国成为替域外大国火中取栗的受害者。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东盟和大多数东南亚国家就呼吁和平解决争端。东盟外长会议发表声明,强调俄乌双方应立即停火,恢复政治对话。时任美国国会众议长佩洛西窜访中国台湾地区后,亚太多国政府谴责佩洛西访台,表示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支持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些表态反映出周边国家以乌克兰危机为鉴,积极防止域外大国在本地区拱火的鲜明立场。


乌克兰危机再次给世人敲响了警钟:迷信实力地位,扩张军事联盟,以牺牲别国安全谋求自身安全,必然会陷入安全困境。国际社会越来越认识到,和平是人类共同事业,需要各方共同争取和维护。只有人人都珍爱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有希望。乌克兰危机的爆发和发展,更加彰显了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只有立足发轫于人类本源的统一性,把彼此间可能用于压迫与反压迫、剥削与反剥削的相互对抗的资源,转换为应对共同挑战、促进共同利益的合作收益,一起迈向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乌克兰危机,并避免类似悲剧的重演。




浅谈欧美银行业爆雷事件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及启示

瑞士瑞信银行并购案和美国硅谷银行倒闭案是近期发生的两起重要金融风险事件,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和监管部门的广泛关注。本研究报告旨在从这两个事件出发,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并结合金融监管理论,探讨我国金融监管及发展情况,提出相应的启示和建议。


一、事件始末


1.瑞信银行简介


瑞士瑞信银行(Credit Suisse)原名为瑞士信贷,成立于1856年,总部设在瑞士苏黎世,是全球第五大财团,瑞士第二大的银行,经营个人、公司金融服务、银行产品及退休金、保险服务的投资银行和金融服务公司。瑞信银行在五十多个国家有分公司,公司总投资为245亿美元,管理财产为11953亿瑞士法郎。除在瑞士本土经营大宗及零售的银行业务外,瑞士信贷的国际性服务集中于专业化的大宗银行业务,在其广泛的服务项目中,瑞士信贷借助其专有技术、雄厚资金、中立国优势等特点相结合,打造出享誉全球的金融信誉。瑞士信贷在银行业中的出色表现在它的客户及合作伙伴数量迅速增长上,目前它已成为拥有18亿5千万瑞士法郎巨额资本的世界著名的五十家大银行之一。


2.硅谷银行简介


硅谷银行(Silicon Valley Bank,简称SVB),1983年成立于美国,是硅谷银行金融集团的子公司,资产为50亿美元,并通过位于美国的27家办事处,3家国际分公司以及在亚洲、欧洲、印度和以色列的广泛商业关系网,为风险资本以及创业企业提供了26亿美元的贷款。硅谷银行主要服务于科技型企业,成功帮助过Facebook、twitter等明星企业。


3.事件过程


3月8日,硅谷银行宣布抛售210亿美元证券投资组合,预计产生18亿美元税后亏损;3月9日,硅谷银行股价大跌超60%,报收于106.04美元,市值一天蒸发94亿美元,引发市场高度关注;3月10日,硅谷银行光速宣告破产。受硅谷银行倒闭波及,叠加财报暴露“重大缺陷”,瑞信股价大幅下挫。3月15日,瑞信股价开盘下挫近30%,截止收盘跌幅14%,自3月8日硅谷银行事件以来瑞信股价已累计下跌25%。3月19日,在瑞士监管部门的合力推动下,竞争对手瑞银集团同意以30亿瑞郎的价格收购瑞信,这一价格相当于瑞信3月17日市值的四折。目前来看,市场仍难以消化这场“世纪大并购”。3月20日,瑞信美股跌幅超50%,报收于0.94美元,股价创下历史新低。


4.事件诱因


此次硅谷银行、瑞信银行风险集中爆发,二者既有诸多不同,但又有一定相似之处。首先,瑞信银行和硅谷银行都处在美联储领衔的全球央行连续加息背景下。从2021年起,美联储开始大幅加息,以应对后疫情时代高企的通胀水平。自2021年1月至今,美联储已累计加息450个基点,英国央行已累计加息390个基点;当地时间3月16日,欧央行无惧瑞信危机,宣布再次加息,这是欧洲央行自2022年7月开启加息进程以来,已连续六次大幅加息以遏制通胀,共计加息350个基点。全球金融系统脆弱性正在上升。其次,瑞信银行和硅谷银行都遭遇了存款的大量流失。截止2022年第一季度,硅谷银行客户存款总额达到1981亿美元。在此之后,美联储持续大幅加息,其以初创公司为主的客户企业估值水平下降,并且开始出现融资困难、现金流紧张等问题,导致客户不得不提取在硅谷银行的存款。硅谷银行存款总额自此下滑,2022年底客户存款总额下降至1731亿美元。同样,瑞信也遭遇了存款外流的现象。截止2022年第四季度,瑞信的客户存款较2022年第一季度的存款总额下降了1783亿美元。在硅谷银行的前车之鉴下,瑞信公布的存款流失让投资人更加紧张。


二、影响分析


瑞信银行是瑞士第二大银行,业务遍布全球,其价值160亿瑞士克朗的AT1债券直接被清零,股东却得到了不菲的补偿。瑞士金融市场监督管理局还从法律上为这一处理方式背书,这对整个欧洲AT1债券(约为2500亿欧元)及全球AT1债券的市场信心和行为规则造成了极大的打击。虽然瑞士政府的此次收购行为避免了瑞信破产的结局,系统性风险危机暂时解除,市场恐慌性情绪得以稳定。但是,在收购过程中,瑞士监管部门决定将瑞信AT1债券价值清零的行为,对瑞士银行几百年积累下来的良好信誉造成了巨大冲击。


数据显示,瑞信业务遍布全球,管理财产规模达到约1.3万亿瑞士法郎,相当于欧元区GDP的约10%。在硅谷银行倒闭和瑞士信贷巨亏的背景下,欧美银行业陷入的恐慌局面对于对于中国金融行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以香港为例,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具有非常发达的金融市场和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


香港的货币稳定,中国内地和海外之间具有独特的桥梁作用,金融监管严格,市场透明度高,企业经营环境良好,税收体系简单明了,税率低,且对外国投资者和跨国公司提供优惠政策,这些都是吸引海外资产回流的重要因素。在过去几十年中,香港一直是亚洲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其发展历程成就了香港在金融市场上的优势。香港的金融业经验丰富,金融体系完善,这使得海外投资者对香港的信心较高。由于香港具有发达的金融市场和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独特的桥梁作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税收政策,以及过去的发展历史等因素,使得香港成为眼下海外资产回流的首选目的地之一。这就要求监管机构特别关注外部大环境变化引发的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的结构性变化以及由此派生的流动性风险,对跨境、跨国、跨资产多元经营的大型综合金融机构采取穿透式的监管,要提升它们资产负债、风险压力测试的敏感度;此外,针对某一类可能潜在的金融风险要做好预案,一旦有事能及时推出,运用制度力量迅速解决,减少对整个金融系统的冲击。


三、事件启示


宏观经济总是呈现周期性波动的。当处于通胀时期,政府为了抑制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升就不得不采取紧缩银根的办法,其中最主要的手段就是加息!因此,时而加息时而降息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一旦宏观经济进入加息周期、特别是持续时间较长加息力度较大的通道后,监管部门应该要求商业银行提前采取措施优化资产结构,尤其要密切关注银行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转化为流动性风险,进而引发信任危机和银行挤兑的状况。


我国货币政策取向长期是“以我为主”,目前尚未进入加息周期,最新的CPI、PPI等数据均低于市场预期,通胀压力暂时也不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全年看,我国有望保持相对宽松、平稳的流动性环境。2018年以来,我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最高和最低点,相差约150bp,同期10年期美债这一差值则是近400bp,欧元区也超300bp。欧美央行的大幅降息和加息,更容易造成金融体系流动性冲击。我国银行业稳健的经营特点,使得近期欧美银行业爆雷事件对国内影响十分有限。


首先,国内商业银行资产端以贷款为主,占比68%以上,债券投资主要投向国债、地方债和证金债等优质资产,负债端以零售存款为主,企业存款为辅,同业负债比重较小;其次,从货币当局来看,国内货币政策仍以我为主,“总量要够、结构要准”,我国目前尚未进入加息周期;第三,从贷款投向情况来看,国内商业银行贷款主要投向零售类贷款且行业投向较硅谷银行更为分散;第四,从存款保险覆盖情况来看,硅谷银行仅23%的存款金额在保险范围内,而我国存款保险覆盖范围高达99%。


总之,硅谷银行事件表明海外经济承受衰退压力,在此之下,外需面临更大不确定性,但由于过去1年国内独立宽松的流动性环境,2023年中国内需经济有望展示出一定的独立韧性。目前,事件仍处于发酵之中,相关风险因素仍值得持续关注。但整体上,我国金融体系可以有效迎接此次风波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王鹏为北京社科院研究员,南昌理工学院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


乌克兰危机升级一年来的国际影响

【特别关注·俄乌冲突一周年】



俄乌冲突爆发至今已近一年并且仍在延宕,其牵涉或影响的范围早已超出兵戎相见的双方。通过相互连通的国际体系和全球市场,乌克兰危机将各个国家和地区或深或浅地裹挟其中,对世界经济和国际秩序造成巨大的冲击。


次生危机诱发多国动荡


乌克兰危机及欧美启动的对俄制裁等措施,让世界经济增长雪上加霜,推高全球通货膨胀,引发诸多领域次生危机。一是金融危机。乌克兰危机爆发后,美西方采取极端措施对俄进行金融制裁且不断加码,严重冲击国际金融秩序,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剧烈动荡。2022年美股三大股指年内最深跌幅均超过20%,其中纳斯达克指数一度下跌超35%,创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除2020年外)的最深跌幅。二是粮食危机。危机爆发以来,俄乌两个农产品大国生产受阻、产量下降;美西方层层加码的制裁加剧全球粮食短缺;各国为增加国内供应和降低价格而实施的粮食贸易限制越来越多,使全球粮食危机进一步恶化。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显示,2022年45个国家或地区总计约2.05亿人处于“危机”甚至更严重级别的粮食不安全中,人数较上年大幅增长。三是能源危机。欧盟1/3的天然气和1/4的原油都来自俄罗斯。乌克兰危机后,随着对俄能源限制的展开,欧洲成为能源危机重灾区。能源价格飙升至近年高点,天然气价格一度超过每千立方米3000美元,布伦特原油价格也突破120美元/桶。为应对能源短缺,欧洲各国政府甚至采取了要求宗教及商业设施夜晚熄灯、健身房只提供冷水淋浴、对个人和企业使用天然气加税、对空调和暖气限温等举措。


能源价格上涨极大增加了民众的生活成本,包括法、英、德等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发生了持续性的罢工、游行示威、抗议等运动,冲击社会稳定。“武装冲突地点和事件数据项目”的数据显示,2022年1至9月,全球有9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民众因燃料价格或供应问题上街抗议,其中在阿根廷、厄瓜多尔、几内亚、海地、哈萨克斯坦、巴拿马、秘鲁、南非和塞拉利昂等国共有80余人在抗议中丧生。这90多个发生社会抗议的国家或地区中,有三分之一在2021年基本没有关于燃料的抗议活动。例如,西班牙在2021年没有任何与燃料价格有关的抗议活动,但2022年仅在3月就发生了335次。


世界格局现阵营化苗头


乌克兰危机表面上是俄乌两个国家之间的冲突,实际上是美国整合西方阵营发起的“分身战争”,该阵营以提供后勤、情报甚至指挥的方式直接介入了军事冲突,成为事实上的重要参战方。不仅如此,美国还针对中俄友好关系和中国均衡立场,虚构并极力鼓吹所谓“民主对决威权”叙事,图谋把中国与俄罗斯等国树立为对立阵营,进而把中国牵扯入消耗性对抗的泥沼之中。乌克兰危机发生后不久,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印太事务协调员坎贝尔就声称,尽管存在乌克兰危机,美国仍将保持对“印太地区”的关注。2022年8月,美国《大西洋月刊》刊登文章引述美国总统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的话称,虽然乌克兰危机已经出现长期化的趋势,但美国总统拜登将完全专注于应对中国崛起所带来的挑战。2022年10月,拜登政府发布《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前所未有地专设一节来阐述如何“争胜中国、抑制俄罗斯”,并将其列为国家安全优先事项之首。这些试图把中国诱逼向“对立阵营”的举措,无法一直掩盖美国借乌克兰危机“量盟友之物力、逞本国之私心”,在打压霸凌“竞争对手”的同时掠食盟国产业的事实。


与此同时,国际体系呈安全化倾向。乌克兰危机的爆发及长期化可能拉开了21世纪大国之间以直接或“分身”方式涉足战争的序幕,动荡不止、兵凶战危的世界取代此前长期保持整体和平发展态势的世界的风险不容忽视。全球层面主要国家或国家集团在贸易投资、战略、供应链与支付网络、军事等领域的安全化倾向更加明显。例如,供应链方面,2022年7月,美国国会参众两院通过《芯片和科学法案》,以限制补贴资格来阻止半导体企业在中国增产。又如,军事方面,乌克兰危机爆发后,德国承诺实现防务开支占GDP之2%的目标,并增加1000亿欧元的预算来更新武器装备。


美无法裹挟世界各国立场


危机爆发后,美国试图在全球层面孤立、制裁俄罗斯,但除西方国家外,其他多数非西方国家甚至一些美国盟国和伙伴国如以色列、土耳其、印度、巴西等,都没有参与或支持对俄制裁。美西方已经无法在重大问题上压倒性地裹挟世界各国立场。尽管美西方政府官员通过其控制的全球重要媒体大肆塑造俄罗斯负面形象,在欧美舆论场上掀起不参与制裁俄罗斯就“政治不正确”甚至要遭受牵连性制裁的舆论浪潮,但依然有占全球人口二分之一以上的国家没有随美西方的指挥棒起舞。


在亚太,短期内,美国盟友与美关系更紧密,但中国周边国家防止生战生乱的警惕性和意愿上升。日韩两国在乌克兰危机爆发后先后放弃了较为温和的对俄政策,加强了对美外交追随。澳大利亚更是紧跟美国,宣扬乌克兰危机中的“中国责任论”。但这场危机也“教育”了亚太国家,使其更加看清了“欧洲出钱,乌克兰出命,美国发财”的残酷现实,从而拒绝这一情景被复制到亚太,避免本国成为替域外大国火中取栗的受害者。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东盟和大多数东南亚国家就呼吁和平解决争端。东盟外长会议发表声明,强调俄乌双方应立即停火,恢复政治对话。时任美国国会众议长佩洛西窜访中国台湾地区后,亚太多国政府谴责佩洛西访台,表示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支持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些表态反映出周边国家以乌克兰危机为鉴,积极防止域外大国在本地区拱火的鲜明立场。


乌克兰危机再次给世人敲响了警钟:迷信实力地位,扩张军事联盟,以牺牲别国安全谋求自身安全,必然会陷入安全困境。国际社会越来越认识到,和平是人类共同事业,需要各方共同争取和维护。只有人人都珍爱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有希望。乌克兰危机的爆发和发展,更加彰显了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只有立足发轫于人类本源的统一性,把彼此间可能用于压迫与反压迫、剥削与反剥削的相互对抗的资源,转换为应对共同挑战、促进共同利益的合作收益,一起迈向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乌克兰危机,并避免类似悲剧的重演。


《光明日报》( 2023年02月22日12版)



金融危机是对人生危机的考验,应对华尔街金钱诱惑,智慧创造财富

近年来,美国社会及中美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对中国的外部环境造成了深远影响。同时,中国与美国作为世界大国,其政经交往对两国及世界其他国家也具有重要影响。


穿梭忙碌在华尔街上的大亨们,他们是如何一次又一次地摆渡危机,一次又一次地乘风破浪的呢?


金融危机究竟是什么?它如何悄然走进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每一个中国人都要应对这个饶有深度的问题。


2008年的金融危机,历来被认为是世界金融中心的华尔街更是受到了史前最大的金融震动。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这场波及全球经济的金融海啸,从美国到欧洲,从澳大利亚到日本,各个国家无一幸免。


那个金钱至上的华尔街殿堂,08年时摇摇欲坠,人们不再对它顶礼膜拜,取而代之的是对它的畏惧!那次的金融海啸打破了华尔街的神话。


金融海啸向全世界袭击的过程中,首先对美国的经济肆意吞噬,美国的房地产业受到重创,其具有国际地位的金融机构在“风雨交加”中“度日如年”,曾有几十年甚至是一百多年历史的世界五大投资银行,相继消失。


在美国经济的发展史中,曾先后发生过很多次金融危机,但是没有哪一次的影响如此之大,即使是引发世界大战的1929年“大萧条”也无法和08年的金融危机相比。


那次金融危机的厉害之处,在于对世界的经济造成重创,甚至把资本的“金融大树”连根拔起,在人们与经济关系日益密切的今天,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这些值得我们防微杜渐。


中国在金融危机时,不可能独善其身的,金融危机与我们息息相关。当然,相比冰岛国的破产,我国经济所受的影响已经算是微乎其微了,可这细微的变化仍然触碰了国人的生活边界。


正所谓“商场如战场”,在这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中,有许多“身经百战”的骁勇之士——身处资本市场的企业家们,正像那些金融大亨们一样,怀揣着自己多年积累下来的财富与这场金融海啸进行着风险博弈。


从他们驻扎资本市场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要面对无法预测的风险。这些人往往具备非常人的承受能力,他们睿智、机警、善变……在他们的财富之路上,那一串串穿越风起云涌危机而留下的足迹显得弥足珍贵,为更多人的财富之道留下了可圈可点之处。


追求优质的生活、获取更多的财富,是每一个人的梦想。他们敢在金融海啸中“放长线钓大鱼”,在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曾有这样一个英雄,多了解一些成功人士的财富之道,对我们直面遇到的金融危机、正视自身的未来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借鉴意义。


如何去保住你自己口袋中的钱,如何使你口袋中的钱去“钱生钱”,或许在你感受这些英雄的壮志豪情、肝胆昆仑中,就可以破解资本市场的一切谜团!


2、华尔街的发展史


美国纽约的华尔街被称为国际金融的神经中枢,在国际金融业中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以魔幻般的威力,对世界经济产生无所不及的巨大影响。2007年至2008年,金融海啸一夜袭来,华尔街首当其冲,它打一个喷嚏,全世界都感冒了!


华尔街受到了重创,那里的金融机构有的破产,有的低价出售,有的改制以另寻出路;那里的金融工作人员,有的失业,有的一夜之间一无所有,有的走上不归路……一层黑色的烟雾笼罩在华尔街上方,它的金融巨人的地位动摇了,它也不再是神话!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华尔街的影响已经跨越了国界,扩展到全球的各个角落,成为美国和世界的金融、证券交易中心。它不仅包括每天在华尔街上忙忙碌碌的十几万人,也包括远在佛罗里达的基金经理、加州“硅谷”的风险投资家或美国投资银行在伦敦的交易员。


作为美国金融服务业的代称,华尔街实际上已经代表了一个自成体系的金融帝国。 美国的资本市场(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等)的规模远远超过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它本身已经强大到了一个世界强国的地步。


华尔街充斥着金钱的诱惑,是全世界追逐金钱的人的向往之地。它一路发展过来,已经经历了三百多年的历史,且与美国经济和美国社会的重大发展相互纠缠在一起。


1653年到19世纪末,纽约,是荷兰的殖民地,荷兰裔移民主要聚居在那里。 17世纪中叶荷兰形成了一套非常完整的金融体系,包括银行、股票交易所、信用、保险、有限责任公司等,金融体系的发展催生了荷兰经济的起飞,使得这个面积很小的欧洲国家,一度成为了世界强国之一。


直到1664年,纽约从荷兰人手里转到了英国人手里。但是,纽约的市民保持了荷兰人热爱商业、热爱挣钱的传统。今天在纽约工作和生活的人,还能体会到纽约这种崇尚金钱的文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商业化程度越高的城市往往对金钱越崇尚。


美国独立战争结束后,1776年建国,开国元勋汉密尔顿发行了大量的新国债替代原来的旧国债,于是在纽约市场上立即增加了很多可交易的品种,使得市场迅速扩展,继而出现了现在的纽约股票交易所的前身——纽约股票交易委员会。


1792年经纪人聚集在一起签订了《梧桐树协议》,在为客户提供证券交易服务的时候收取不低于0.25%的佣金。这一协议标志着华尔街正式起步。


汉密尔顿是纽约银行的创始人,强调政府在市场中要有一定的主导作用,鼓励和扶持纽约的资本市场;同为美国的开国元勋杰斐逊却憎恶投机,把汉密尔顿所热爱的纽约称作“人类本性堕落的大阴沟”。


1792年美国股市发生第一次股灾时,作为美国联邦政府的第一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他下令财政部大量买进国债,对市场进行支持。


在杰斐逊总统时期,由于银行投资、放贷受到美国政府的否决,美国的国债首次降为零。银行家为了自己的利益一直没有停止同美国政府的殊死搏斗,到19世纪中期,这场搏斗愈加激烈,先后有几位总统继任不久就莫名地死去,如威廉·亨利·哈里森、扎卡里·泰勒,美国的经济也因此受到严重的影响。


1848年美国发现大量金矿,使美国的经济实力越来越强大,金融越来越难以被国际金融家控制,美国已非昔日可比。


1861年美国爆发了南北战争,这对美国的证券市场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北方联邦政府发行了战争债券,募集到战争所需要的资金来自于把百姓爱国热情转化为一种投资。而南方政府依靠大量印钞来支持战争费用,战争结束时通货膨胀率达到了战前的9 000%,直接影响了战争的进程和胜负。


战前,国债的规模是6 480万美元,到1865年战争结束时,国债的规模达到了28亿美元,增幅是40倍。国债的大量发行,催生了华尔街的空前繁荣,并使得美国资本市场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在1865年战争结束时,纽约交易所的日交易量达到60亿美元,经纪人每天可以赚取800到1 000美元的佣金。华尔街一跃成为仅次于伦敦的世界第二大资本市场。


自18世纪汉密尔顿离开历史舞台后,杰斐逊主义者对市场不闻不问、放任自流,使美国资本市场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基本上处于市场缺乏监管、政府无所作为、投机盛行、交易所各自为战的状态。


美国的资本市场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无数市场操纵者,如菲利普斯、杜尔和利特尔。


例如贝壳串珠,操纵手法是购买大量的贝壳串珠,把它们埋在地下囤积起来,以此减少货币的供应量,达到了哄抬货币价值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菲利普斯一个人实际上起到了中央银行的作用。


杜尔的操纵手法是以身为财政部长助理的优势,无耻地利用内部信息来操纵市场,但最后以失败告终,锒铛入狱,身败名裂。


利特尔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市场投机者。当然,他也绝对不会拒绝使用欺骗手段。例如,他会在俱乐部里假装掏手绢,却故意从口袋里掉出一个写着快去买某只股票的纸条,别的经纪人会以为他有什么特殊信息,赶紧去购买,而他借机出仓来获利。


在当时的美国证券市场上,华尔街股市操纵者长期豢养法官,随时颁布有利于自己的法律的情况,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这使得市场高度混乱,市场崩溃的频率也非常高,严重阻碍了市场的健康发展。


19世纪90年代的经纪人自己发动了革命,用公认会计准则和注册会计师(CPA)来保证信息的真实并且编制并核实这些信息,上市公司开始遵守会计准则并公开披露信息,资本市场开始走向规范。


19世纪还有一件对华尔街来说意义重大的事就是道·琼斯指数的诞生。1884年道·琼斯公司的创始人查理斯·道根据11种具有代表性的铁路公司的股票,采用算术平均法进行计算,编制了道·琼斯指数。


股票价格平均数=入选股票的价格之和/入选股票的数量


道·琼斯指数的目的在于反映美国股票市场的总体走势,涵盖金融、科技、娱乐、零售等多个行业,是世界金融文化的代号。


现在的道·琼斯股票价格平均指数是以1928年10月1日为基期,因为那一天收盘时的道·琼斯股票价格平均数恰好约为100美元,所以就将其定为基准日。现在的股票指数普遍用点来做单位,而股票指数每一点的涨跌就是相对于基准日的涨跌百分数。


1900年美国GDP首次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华尔街也在为美国的重工业化融资的过程中迅速扩大了自身的规模和影响。例如,J.P.摩根在1901年对美国钢铁公司进行重组,重组总规模达14亿美元,相当于当时美国GDP的7%,这在当时是一个天文数字,这种举动极大地获利了金融业。


20世纪初,在加拿大一夜暴富的投机家海因兹来到华尔街,控制了几家银行并开始对铜矿股票进行投机操纵。他不仅遭到了老对手的清算,赔上了老本,而且还因这一事件引发了银行挤兑,最终导致了1907年的金融大恐慌。


最终,J.P.摩根和摩根银行站出来充当中央银行的角色,挽救了美国经济。


人们从那年的金融恐慌中意识到杰斐逊理念差点毁掉美国,自此汉密尔顿理念又被重拾,在1913年被称为联邦储备体系的美国中央银行框架建立了起来。


在1914年美联储正式开始运作之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这次战争一直持续到1918年,但是这场战争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美国资本市场的迅速扩容。尤其是和战争相关的钢铁行业发展更快,如美国的伯利恒钢铁公司,股价从46美元飚升到460美元,并一度达到600美元。投资者群体也由战前的35万增加到了数百万。


这期间,仅摩根银行就代理英国发放了银团贷款30多亿美元,美国一举从战前最大的债务国变成了战后最大的债权国,美国资本市场跃升为世界第一大资本市场。


1929年的股市崩盘成为华尔街的又一大转折点,崩盘后所发生的“大萧条”,给美国经济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也引发了美国社会的思考。


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开始实施“新政”。他对华尔街进行全面的改革和清理,请肯尼迪的父亲担任刚刚成立的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首任主席。老肯尼迪是一个老练的市场投机家,他对市场规则的漏洞和市场中的操纵行为都非常在行,在他的领导下,华尔街痛定思痛,洗心革面,完善各种法律法规,进一步走向规范。


罗斯福的“新政”给美国金融体系留下了宝贵的财产,1934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成立,美国资本市场第一次有了监管机构。


在30年代和40年代初建立起来了现代证券法律体系,通过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第一次把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的业务分离,实行分业经营,如摩根银行被分拆成为作为商业银行的J.P.摩根和作为投资银行的摩根斯坦利,成立了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为银行的存款人提供担保。


《联邦证券法》:规定证券的发行必须在证券交易委员会注册,禁止虚假陈述;《银行紧急救助法令》……等一系列法律。他为华尔街在美国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和美国经济的腾飞奠定了基石,而本质上是政府在市场的改革中起了主导作用。


在华尔街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中还出现了两个值得关注的事件:美林模式对证券经纪业的改革和证券分析手段的出现。


美林模式的开创者叫美里尔,在1929年的股灾结束、股市恢复生气后,他把自己思考所得的连锁店模式引入到经纪业务中,建立了遍布全国的网点,使得美林证券一举成为傲视群雄的“美林帝国”。


之前,人们认为华尔街的经纪人是一群用客户的钱养肥自己的坏蛋,美里尔努力向民众灌输了一个专业、诚信的金融行业的概念,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华尔街经纪人的形象。他还将资本市场从一个少数人的游戏变成了大众的投资场所,使证券走入了中产阶级,走入了千家万户。


3、金融危机对生命的考验


金融危机是疯狂的,它使人们可以在一夜之间变得一无所有,或是负债累累。在金融危机来临的时候,人们首先的感觉是金融危机是非常令人惧怕的。但是聪明的人,不会因为金融危机造成人间的恐惧而停止经营财富。


那些聪明的人会冷静下来,对实际的经济局势进行周密的分析,进而发现隐藏在金融危机背后的机会。他们会采取适当的措施,把受到金融危机的危害降到最低;会调整策略,进行多元化的投资等等。


金融海啸使得世界各地金融大亨的财富缩水,这是金融危机对人们贪婪的报复。在金融危机最为猖獗的时候,先后有四位国际金融家走向死亡:法国基金经理蒂里·德拉维菜切特于2008年12月23日口服安眠药、割腕自杀;美国地产大亨史蒂文·古德于2009年1月5日选择了饮弹自尽;同一天的几小时后,德国亿万富翁阿道夫·默克勒卧轨身亡;爱尔兰知名富豪特里克·罗卡于2009年1月19日在妻子送女儿去学校时死于他手中的枪下。


麦道夫曾利用对冲基金欺诈大约500亿美元,这是一个巨大的“庞氏骗局”。在金融危机期间,当他的骗局难以继续下去时,他向世界公布了他的骗局:“这一切都是巨大的谎言”。


“通国际”投资公司的创立者蒂里·德拉维莱切特是法国一名经验丰富的基金经理,在他掌管的大约20亿欧元中,投向麦道夫所设基金的金额高达15亿欧元,投资比例达75%。他认为他对客户造成的损失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65岁的他最终在纽约的办公室里割腕自杀。


斯蒂芬·古德子承父业,谢尔登·古德拍卖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他把创立于1965年的一家小企业做成了行业的翘楚。成功进行了数万起房地产拍卖,收入超过95亿美元,成为美国最大房产拍卖商之一。古德在金融危机期间,说市场形势“非常严峻”,“由于商业借贷紧缩以及就业市场萎靡,商业领域的投资停滞不前,性格慷慨的他难以承受金融危机带来的巨大压力才选择了了结生命的方式。


阿道夫·默克勒是德国的第五大富豪,他名下资产超过90亿美元,他从祖父手中接过来的药厂,只有80名员工,打拼成为一家拥有10万名员工、年销售额达400亿美元的工业集团,涉及制药业、水泥业等。在默克勒旗下,还有一些著名的企业,如德国最大的水泥制造商海德堡水泥公司、主要生产非专利药的通益药业有限公司、药品批发商菲尼克斯公司和投资公司VEM等。


因2007年的收购案而资金紧张的海德堡水泥在金融危机下更加举步维艰;通益药业和菲尼克斯公司在申请银行贷款时不得不被抵押;他大举做空德国大众的股票,在保时捷收购德国大众后致使投资公司VEM损失巨大,外债高达50亿欧元。 他辗转于包括AG商业银行、德国AG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和巴登——符滕堡州的兰德公众银行在内的40家银行间,以期取得贷款以避免VEM倒闭。他向符滕堡州政府寻求帮助,但遭到拒绝。


曾在商界打拼40余载,年届74岁高龄的传奇人物,在全球金融危机的逼迫之下,在感觉无力回天之时,以卧轨自杀完成了人生的救赎。


年仅41岁的特里克·罗卡是爱尔兰知名的富豪,在金融危机到来之前,他的身家就达到了近50亿英磅。前美国总统克林顿无论何时来爱尔兰打高尔夫球,坐的都是他的直升机;前英国首相布莱尔曾是他的座上嘉宾。


在金融危机中,爱尔兰4家上市银行的股价大幅下跌。其中,盎格鲁—爱尔兰银行股价跌幅最大,相较2007年年中时31.3亿欧元的市值,它的市值已大幅缩水至2.35亿欧元以下。2008年,盎格鲁—爱尔兰的市值累计蒸发98%。


而且银行高层盎格鲁—爱尔兰银行董事长菲兹帕特里克隐瞒股东向银行贷款8 700万欧元,最终首席执行官和财务总监宣布辞职,使得盎格鲁—爱尔兰银行在困境中不能自拔,股价创下19欧元的历史新低。 这家建于1964年的老牌银行被爱尔兰政府国有化了,这对罗卡造成了极大的震撼。


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是否在健康发展是一个考验,同时,也是人们对生命、对人生、对财富的态度的一个考验。


在经济发展的泥泞中,看不到希望的曙光的人,在压抑、悲观、绝望的情绪下选择了从现实困境中解脱的最快的方式——自杀!


自去年以来,美国微软、亚马逊、谷歌、推特等科技巨头迎来了一波裁员潮,全球科技行业至少有10万人失业。今年又蔓延到了金融业,据美国裁员信息网数据显示,截至当地时间3月15日,今年已有489家科技公司裁撤了约13.9万个技术岗位。硅谷银行倒闭事件令全球科创中心硅谷雪上加霜。


硅谷企业历史上经历过数次起落,但此次祸不单行、银行业和科技企业双双“受伤”绝非偶然,美国政府不负责任的政策难辞其咎。


在金融危机中,因财富受损,而选择放弃生命,放弃生存的意义,这样的危机更可怕!


中国儒家文化大师孔子说过:“君子忧德,而不忧贫”,如果不为财富的多少担忧,人生就会轻松很多,注重道德的培养,提高个人的修养,即便是在困境上,也能够处理得当。


每个人的人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人生路上,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而“钱财乃身外之物”,人们创造的财富不是为自己服务,更多的是为造福社会的,失去了,就放弃财富,而不是放弃生命。只要有生命在,人生就没有什么不可以做到的事情。


金融危机期间,全世界的各界人士都在积极地应对这场金融危机,人们总会度过金融危机的,而且人们总会凭借勤劳、智慧创造更多的财富!


(图片































近年来,美国社会及中美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对中国的外部环境造成了深远影响。同时,中国与美国作为世界大国,其政经交往对两国及世界其他国家也具有重要影响。


穿梭忙碌在华尔街上的大亨们,他们是如何一次又一次地摆渡危机,一次又一次地乘风破浪的呢?


金融危机究竟是什么?它如何悄然走进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每一个中国人都要应对这个饶有深度的问题。


2008年的金融危机,历来被认为是世界金融中心的华尔街更是受到了史前最大的金融震动。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这场波及全球经济的金融海啸,从美国到欧洲,从澳大利亚到日本,各个国家无一幸免。


那个金钱至上的华尔街殿堂,08年时摇摇欲坠,人们不再对它顶礼膜拜,取而代之的是对它的畏惧!那次的金融海啸打破了华尔街的神话。


金融海啸向全世界袭击的过程中,首先对美国的经济肆意吞噬,美国的房地产业受到重创,其具有国际地位的金融机构在“风雨交加”中“度日如年”,曾有几十年甚至是一百多年历史的世界五大投资银行,相继消失。


在美国经济的发展史中,曾先后发生过很多次金融危机,但是没有哪一次的影响如此之大,即使是引发世界大战的1929年“大萧条”也无法和08年的金融危机相比。


那次金融危机的厉害之处,在于对世界的经济造成重创,甚至把资本的“金融大树”连根拔起,在人们与经济关系日益密切的今天,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这些值得我们防微杜渐。


中国在金融危机时,不可能独善其身的,金融危机与我们息息相关。当然,相比冰岛国的破产,我国经济所受的影响已经算是微乎其微了,可这细微的变化仍然触碰了国人的生活边界。


正所谓“商场如战场”,在这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中,有许多“身经百战”的骁勇之士——身处资本市场的企业家们,正像那些金融大亨们一样,怀揣着自己多年积累下来的财富与这场金融海啸进行着风险博弈。


从他们驻扎资本市场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要面对无法预测的风险。这些人往往具备非常人的承受能力,他们睿智、机警、善变……在他们的财富之路上,那一串串穿越风起云涌危机而留下的足迹显得弥足珍贵,为更多人的财富之道留下了可圈可点之处。


追求优质的生活、获取更多的财富,是每一个人的梦想。他们敢在金融海啸中“放长线钓大鱼”,在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曾有这样一个英雄,多了解一些成功人士的财富之道,对我们直面遇到的金融危机、正视自身的未来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借鉴意义。


如何去保住你自己口袋中的钱,如何使你口袋中的钱去“钱生钱”,或许在你感受这些英雄的壮志豪情、肝胆昆仑中,就可以破解资本市场的一切谜团!


2、华尔街的发展史


美国纽约的华尔街被称为国际金融的神经中枢,在国际金融业中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以魔幻般的威力,对世界经济产生无所不及的巨大影响。2007年至2008年,金融海啸一夜袭来,华尔街首当其冲,它打一个喷嚏,全世界都感冒了!


华尔街受到了重创,那里的金融机构有的破产,有的低价出售,有的改制以另寻出路;那里的金融工作人员,有的失业,有的一夜之间一无所有,有的走上不归路……一层黑色的烟雾笼罩在华尔街上方,它的金融巨人的地位动摇了,它也不再是神话!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华尔街的影响已经跨越了国界,扩展到全球的各个角落,成为美国和世界的金融、证券交易中心。它不仅包括每天在华尔街上忙忙碌碌的十几万人,也包括远在佛罗里达的基金经理、加州“硅谷”的风险投资家或美国投资银行在伦敦的交易员。


作为美国金融服务业的代称,华尔街实际上已经代表了一个自成体系的金融帝国。 美国的资本市场(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等)的规模远远超过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它本身已经强大到了一个世界强国的地步。


华尔街充斥着金钱的诱惑,是全世界追逐金钱的人的向往之地。它一路发展过来,已经经历了三百多年的历史,且与美国经济和美国社会的重大发展相互纠缠在一起。


1653年到19世纪末,纽约,是荷兰的殖民地,荷兰裔移民主要聚居在那里。 17世纪中叶荷兰形成了一套非常完整的金融体系,包括银行、股票交易所、信用、保险、有限责任公司等,金融体系的发展催生了荷兰经济的起飞,使得这个面积很小的欧洲国家,一度成为了世界强国之一。


直到1664年,纽约从荷兰人手里转到了英国人手里。但是,纽约的市民保持了荷兰人热爱商业、热爱挣钱的传统。今天在纽约工作和生活的人,还能体会到纽约这种崇尚金钱的文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商业化程度越高的城市往往对金钱越崇尚。


美国独立战争结束后,1776年建国,开国元勋汉密尔顿发行了大量的新国债替代原来的旧国债,于是在纽约市场上立即增加了很多可交易的品种,使得市场迅速扩展,继而出现了现在的纽约股票交易所的前身——纽约股票交易委员会。


1792年经纪人聚集在一起签订了《梧桐树协议》,在为客户提供证券交易服务的时候收取不低于0.25%的佣金。这一协议标志着华尔街正式起步。


汉密尔顿是纽约银行的创始人,强调政府在市场中要有一定的主导作用,鼓励和扶持纽约的资本市场;同为美国的开国元勋杰斐逊却憎恶投机,把汉密尔顿所热爱的纽约称作“人类本性堕落的大阴沟”。


1792年美国股市发生第一次股灾时,作为美国联邦政府的第一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他下令财政部大量买进国债,对市场进行支持。


在杰斐逊总统时期,由于银行投资、放贷受到美国政府的否决,美国的国债首次降为零。银行家为了自己的利益一直没有停止同美国政府的殊死搏斗,到19世纪中期,这场搏斗愈加激烈,先后有几位总统继任不久就莫名地死去,如威廉·亨利·哈里森、扎卡里·泰勒,美国的经济也因此受到严重的影响。


1848年美国发现大量金矿,使美国的经济实力越来越强大,金融越来越难以被国际金融家控制,美国已非昔日可比。


1861年美国爆发了南北战争,这对美国的证券市场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北方联邦政府发行了战争债券,募集到战争所需要的资金来自于把百姓爱国热情转化为一种投资。而南方政府依靠大量印钞来支持战争费用,战争结束时通货膨胀率达到了战前的9 000%,直接影响了战争的进程和胜负。


战前,国债的规模是6 480万美元,到1865年战争结束时,国债的规模达到了28亿美元,增幅是40倍。国债的大量发行,催生了华尔街的空前繁荣,并使得美国资本市场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在1865年战争结束时,纽约交易所的日交易量达到60亿美元,经纪人每天可以赚取800到1 000美元的佣金。华尔街一跃成为仅次于伦敦的世界第二大资本市场。


自18世纪汉密尔顿离开历史舞台后,杰斐逊主义者对市场不闻不问、放任自流,使美国资本市场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基本上处于市场缺乏监管、政府无所作为、投机盛行、交易所各自为战的状态。


美国的资本市场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无数市场操纵者,如菲利普斯、杜尔和利特尔。


例如贝壳串珠,操纵手法是购买大量的贝壳串珠,把它们埋在地下囤积起来,以此减少货币的供应量,达到了哄抬货币价值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菲利普斯一个人实际上起到了中央银行的作用。


杜尔的操纵手法是以身为财政部长助理的优势,无耻地利用内部信息来操纵市场,但最后以失败告终,锒铛入狱,身败名裂。


利特尔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市场投机者。当然,他也绝对不会拒绝使用欺骗手段。例如,他会在俱乐部里假装掏手绢,却故意从口袋里掉出一个写着快去买某只股票的纸条,别的经纪人会以为他有什么特殊信息,赶紧去购买,而他借机出仓来获利。


在当时的美国证券市场上,华尔街股市操纵者长期豢养法官,随时颁布有利于自己的法律的情况,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这使得市场高度混乱,市场崩溃的频率也非常高,严重阻碍了市场的健康发展。


19世纪90年代的经纪人自己发动了革命,用公认会计准则和注册会计师(CPA)来保证信息的真实并且编制并核实这些信息,上市公司开始遵守会计准则并公开披露信息,资本市场开始走向规范。


19世纪还有一件对华尔街来说意义重大的事就是道·琼斯指数的诞生。1884年道·琼斯公司的创始人查理斯·道根据11种具有代表性的铁路公司的股票,采用算术平均法进行计算,编制了道·琼斯指数。


股票价格平均数=入选股票的价格之和/入选股票的数量


道·琼斯指数的目的在于反映美国股票市场的总体走势,涵盖金融、科技、娱乐、零售等多个行业,是世界金融文化的代号。


现在的道·琼斯股票价格平均指数是以1928年10月1日为基期,因为那一天收盘时的道·琼斯股票价格平均数恰好约为100美元,所以就将其定为基准日。现在的股票指数普遍用点来做单位,而股票指数每一点的涨跌就是相对于基准日的涨跌百分数。


1900年美国GDP首次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华尔街也在为美国的重工业化融资的过程中迅速扩大了自身的规模和影响。例如,J.P.摩根在1901年对美国钢铁公司进行重组,重组总规模达14亿美元,相当于当时美国GDP的7%,这在当时是一个天文数字,这种举动极大地获利了金融业。


20世纪初,在加拿大一夜暴富的投机家海因兹来到华尔街,控制了几家银行并开始对铜矿股票进行投机操纵。他不仅遭到了老对手的清算,赔上了老本,而且还因这一事件引发了银行挤兑,最终导致了1907年的金融大恐慌。


最终,J.P.摩根和摩根银行站出来充当中央银行的角色,挽救了美国经济。


人们从那年的金融恐慌中意识到杰斐逊理念差点毁掉美国,自此汉密尔顿理念又被重拾,在1913年被称为联邦储备体系的美国中央银行框架建立了起来。


在1914年美联储正式开始运作之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这次战争一直持续到1918年,但是这场战争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美国资本市场的迅速扩容。尤其是和战争相关的钢铁行业发展更快,如美国的伯利恒钢铁公司,股价从46美元飚升到460美元,并一度达到600美元。投资者群体也由战前的35万增加到了数百万。


这期间,仅摩根银行就代理英国发放了银团贷款30多亿美元,美国一举从战前最大的债务国变成了战后最大的债权国,美国资本市场跃升为世界第一大资本市场。


1929年的股市崩盘成为华尔街的又一大转折点,崩盘后所发生的“大萧条”,给美国经济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也引发了美国社会的思考。


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开始实施“新政”。他对华尔街进行全面的改革和清理,请肯尼迪的父亲担任刚刚成立的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首任主席。老肯尼迪是一个老练的市场投机家,他对市场规则的漏洞和市场中的操纵行为都非常在行,在他的领导下,华尔街痛定思痛,洗心革面,完善各种法律法规,进一步走向规范。


罗斯福的“新政”给美国金融体系留下了宝贵的财产,1934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成立,美国资本市场第一次有了监管机构。


在30年代和40年代初建立起来了现代证券法律体系,通过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第一次把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的业务分离,实行分业经营,如摩根银行被分拆成为作为商业银行的J.P.摩根和作为投资银行的摩根斯坦利,成立了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为银行的存款人提供担保。


《联邦证券法》:规定证券的发行必须在证券交易委员会注册,禁止虚假陈述;《银行紧急救助法令》……等一系列法律。他为华尔街在美国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和美国经济的腾飞奠定了基石,而本质上是政府在市场的改革中起了主导作用。


在华尔街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中还出现了两个值得关注的事件:美林模式对证券经纪业的改革和证券分析手段的出现。


美林模式的开创者叫美里尔,在1929年的股灾结束、股市恢复生气后,他把自己思考所得的连锁店模式引入到经纪业务中,建立了遍布全国的网点,使得美林证券一举成为傲视群雄的“美林帝国”。


之前,人们认为华尔街的经纪人是一群用客户的钱养肥自己的坏蛋,美里尔努力向民众灌输了一个专业、诚信的金融行业的概念,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华尔街经纪人的形象。他还将资本市场从一个少数人的游戏变成了大众的投资场所,使证券走入了中产阶级,走入了千家万户。


3、金融危机对生命的考验


金融危机是疯狂的,它使人们可以在一夜之间变得一无所有,或是负债累累。在金融危机来临的时候,人们首先的感觉是金融危机是非常令人惧怕的。但是聪明的人,不会因为金融危机造成人间的恐惧而停止经营财富。


那些聪明的人会冷静下来,对实际的经济局势进行周密的分析,进而发现隐藏在金融危机背后的机会。他们会采取适当的措施,把受到金融危机的危害降到最低;会调整策略,进行多元化的投资等等。


金融海啸使得世界各地金融大亨的财富缩水,这是金融危机对人们贪婪的报复。在金融危机最为猖獗的时候,先后有四位国际金融家走向死亡:法国基金经理蒂里·德拉维菜切特于2008年12月23日口服安眠药、割腕自杀;美国地产大亨史蒂文·古德于2009年1月5日选择了饮弹自尽;同一天的几小时后,德国亿万富翁阿道夫·默克勒卧轨身亡;爱尔兰知名富豪特里克·罗卡于2009年1月19日在妻子送女儿去学校时死于他手中的枪下。


麦道夫曾利用对冲基金欺诈大约500亿美元,这是一个巨大的“庞氏骗局”。在金融危机期间,当他的骗局难以继续下去时,他向世界公布了他的骗局:“这一切都是巨大的谎言”。


“通国际”投资公司的创立者蒂里·德拉维莱切特是法国一名经验丰富的基金经理,在他掌管的大约20亿欧元中,投向麦道夫所设基金的金额高达15亿欧元,投资比例达75%。他认为他对客户造成的损失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65岁的他最终在纽约的办公室里割腕自杀。


斯蒂芬·古德子承父业,谢尔登·古德拍卖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他把创立于1965年的一家小企业做成了行业的翘楚。成功进行了数万起房地产拍卖,收入超过95亿美元,成为美国最大房产拍卖商之一。古德在金融危机期间,说市场形势“非常严峻”,“由于商业借贷紧缩以及就业市场萎靡,商业领域的投资停滞不前,性格慷慨的他难以承受金融危机带来的巨大压力才选择了了结生命的方式。


阿道夫·默克勒是德国的第五大富豪,他名下资产超过90亿美元,他从祖父手中接过来的药厂,只有80名员工,打拼成为一家拥有10万名员工、年销售额达400亿美元的工业集团,涉及制药业、水泥业等。在默克勒旗下,还有一些著名的企业,如德国最大的水泥制造商海德堡水泥公司、主要生产非专利药的通益药业有限公司、药品批发商菲尼克斯公司和投资公司VEM等。


因2007年的收购案而资金紧张的海德堡水泥在金融危机下更加举步维艰;通益药业和菲尼克斯公司在申请银行贷款时不得不被抵押;他大举做空德国大众的股票,在保时捷收购德国大众后致使投资公司VEM损失巨大,外债高达50亿欧元。 他辗转于包括AG商业银行、德国AG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和巴登——符滕堡州的兰德公众银行在内的40家银行间,以期取得贷款以避免VEM倒闭。他向符滕堡州政府寻求帮助,但遭到拒绝。


曾在商界打拼40余载,年届74岁高龄的传奇人物,在全球金融危机的逼迫之下,在感觉无力回天之时,以卧轨自杀完成了人生的救赎。


年仅41岁的特里克·罗卡是爱尔兰知名的富豪,在金融危机到来之前,他的身家就达到了近50亿英磅。前美国总统克林顿无论何时来爱尔兰打高尔夫球,坐的都是他的直升机;前英国首相布莱尔曾是他的座上嘉宾。


在金融危机中,爱尔兰4家上市银行的股价大幅下跌。其中,盎格鲁—爱尔兰银行股价跌幅最大,相较2007年年中时31.3亿欧元的市值,它的市值已大幅缩水至2.35亿欧元以下。2008年,盎格鲁—爱尔兰的市值累计蒸发98%。


而且银行高层盎格鲁—爱尔兰银行董事长菲兹帕特里克隐瞒股东向银行贷款8 700万欧元,最终首席执行官和财务总监宣布辞职,使得盎格鲁—爱尔兰银行在困境中不能自拔,股价创下19欧元的历史新低。 这家建于1964年的老牌银行被爱尔兰政府国有化了,这对罗卡造成了极大的震撼。


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是否在健康发展是一个考验,同时,也是人们对生命、对人生、对财富的态度的一个考验。


在经济发展的泥泞中,看不到希望的曙光的人,在压抑、悲观、绝望的情绪下选择了从现实困境中解脱的最快的方式——自杀!


自去年以来,美国微软、亚马逊、谷歌、推特等科技巨头迎来了一波裁员潮,全球科技行业至少有10万人失业。今年又蔓延到了金融业,据美国裁员信息网数据显示,截至当地时间3月15日,今年已有489家科技公司裁撤了约13.9万个技术岗位。硅谷银行倒闭事件令全球科创中心硅谷雪上加霜。


硅谷企业历史上经历过数次起落,但此次祸不单行、银行业和科技企业双双“受伤”绝非偶然,美国政府不负责任的政策难辞其咎。


在金融危机中,因财富受损,而选择放弃生命,放弃生存的意义,这样的危机更可怕!


中国儒家文化大师孔子说过:“君子忧德,而不忧贫”,如果不为财富的多少担忧,人生就会轻松很多,注重道德的培养,提高个人的修养,即便是在困境上,也能够处理得当。


每个人的人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人生路上,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而“钱财乃身外之物”,人们创造的财富不是为自己服务,更多的是为造福社会的,失去了,就放弃财富,而不是放弃生命。只要有生命在,人生就没有什么不可以做到的事情。


金融危机期间,全世界的各界人士都在积极地应对这场金融危机,人们总会度过金融危机的,而且人们总会凭借勤劳、智慧创造更多的财富!


(图片































:
【本文标题和链接】金融危机对我们都有什么影响( 金融危机对我们都有什么影响) http://www.hzhe123.cn//n/147294.html 页面最新缓存时间: 2024年09月1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