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第一部动画叫什么名字来着(我国第一部动画叫什么名字)

来源:小高教学网 作者:本站 时间:2023-05-11 00:44:01 阅读次数:0

近期不少网友都在问:我国第一部动画叫什么名字来着(我国第一部动画叫什么名字),小编也是查阅很多资料,整理了一些相关方面的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24898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63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目录:

中国动画电影:回望百年,不忘初心


在电影工业日趋成熟以及高科技尤其是数字技术在电影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的大背景下,对科技依赖度较高的动画电影近些年来有了较大发展,观众群不断扩大,影响日益广泛,地位显著提升。我国动画电影在经历一段时间的相对沉寂之后,随着《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缘起》等优质动画的陆续上映,近几年掀起了一个小高潮,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然而我们也应看到,中国动画电影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2022年是中国动画100周年。回望中国动画电影百年之前的艰难开创和曾经的荣耀辉煌,从那些引领时代的先驱者身上寻找初心、承接使命、汲取智慧,对今天的动画电影创


提起万氏兄弟,现在的很多年轻人也许会感到陌生,你们可能并不知道,万氏兄弟是中国动画电影的开创者,被誉为“中国动画电影之父”;他们不但在中国动画电影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而且几乎书写了半部中国动画电影史,对我国动画电影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故此,我们应该记住他们的名字: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


万氏兄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生于江苏南京一个商人家庭,其中居长的万籁鸣和万古蟾是孪生兄弟。受母亲影响,兄弟四人自幼喜爱绘画、剪纸、木偶、皮影等中国传统艺术,显露出美术方面的过人天赋。1920年代,美国迪士尼动画进入中国,受到中国观众的热烈追捧。从美术学校毕业的万氏兄弟受此启发,怀揣着创作中国自己的动画电影的梦想,踏上了他们的拓荒之旅。1922年(另有1923年、1925年、1926年等不同说法,确切时间已难以考证),万氏兄弟制作出时长一分钟的动画广告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揭开了中国动画电影史的序幕。


由此开始,万氏兄弟创造了中国动画电影的一个又一个第一:1926年,由万古蟾导演、万氏兄弟制作的中国第一部动画短片《大闹画室》问世,正式开启了我国动画电影的历史;1935年,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导演并制作了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1939年,万超尘编剧并导演了中国第一部木偶动画片《上前线》;1941年,万氏兄弟导演了中国及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1958年,万古蟾导演了中国第一部剪纸动画片《猪八戒吃西瓜》;1964年,万籁鸣导演了中国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大闹天宫》……中国动画电影从万氏兄弟手中开创,也在万氏兄弟手中成熟,这就是他们的历史功绩。


万氏兄弟的动画电影创作,从最初的简单模仿到逐渐发展成熟,进而创立“中国动画学派”,经历了一个艰苦探索的过程。首先是对动画电影生产方式的探索。1920年代,中国的工业生产和经济水平相当落后,电影在中国也处于起步阶段,而动画电影对中国人来说更是一个全新的事物,因此他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没有任何经验,资金、设备和资料都极端匮乏的情况下,万氏兄弟在上海闸北路三丰里弄堂租了一间七平方米的小亭子间,通宵达旦地做起了实验。在经历无数次失败后,他们终于以几乎纯手工的方式制作出了中国最早的动画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和《大闹画室》。1930年摄制《纸人捣乱记》时,他们第一次使用了美制电力卡通电影设备,开始向现代电影工业生产方式迈进。到1940年拍摄《铁扇公主》时,不但设备更加齐全和先进,而且组建了一支一百多人的制作团队,采用了分工协作的流水线生产方式。从仅有兄弟四人的家庭手工作坊式制作,到众多人员参与的大规模现代化电影工业生产,中国动画电影生产方式在20年间不仅发生了质的变化,创作水平也随之有了大幅提高。


其次是对动画电影题材内容的探索。万氏兄弟早期的动画电影创作,更多的是对美国动画电影的模仿。例如《大闹画室》和《纸人捣乱记》,从创意灵感、故事情节到呈现方式,都可以明显看到迪士尼动画片《逃出墨水瓶》的影子。然而万氏兄弟深知,重复他人绝非长久之计,中国动画电影要想走出自己的路,首先必须实现题材内容的本土化,因此万籁鸣说:“在动画片内容上,我和弟弟们都感到要与美国巨子华德·狄斯耐分道扬镳,非走自己的路不可。”为此,他们一方面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古典名著、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都是他们的题材源泉,他们对《西游记》的成功改编更是为后世树立了典范,成为中国动画电影创作的重要“原型”;另一方面,他们关注社会现实,把握时代脉搏,创作出大量取材于现实生活的动画作品,其中以抗战题材系列动画影响最大。万氏兄弟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不但使中国动画电影在题材内容上具备了自己的特色,与美国动画电影迥然有别,而且为动画电影反映社会人生开拓出了广阔的天地,对后来的动画电影创作产生了较大影响。


再次是对动画电影民族形式与民族风格的探索。就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而言,万氏兄弟的早期动画电影基本上走的是迪士尼动画的路子,到《铁扇公主》时虽然还存有一些迪士尼动画的痕迹,譬如孙悟空的造型与米老鼠有相似之处,但整体上已经摆脱迪士尼的影响,初步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动画电影风格。正如万籁鸣所说:“要使中国动画事业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必须在自己民族传统土壤里生根。”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万氏兄弟积极探索动画电影的民族形式与民族风格,将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移植到动画电影中,创造出了剪纸动画、木偶动画等独具中国特色的动画电影品类,而《大闹天宫》则是这种民族化探索的一次全面丰收。《大闹天宫》堪称20世纪中国动画电影艺术的集大成之作,它将中国传统绘画、剪纸、皮影、木偶、戏曲、音乐、舞蹈等艺术熔于一炉,创造出一种成熟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美学特质的动画电影艺术风格,将中国动画电影艺术推到了至今仍难以超越的高度。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当《大闹天宫》在问世近20年后的1983年于欧洲放映时,引来一片惊叹,法国《世界报》评论道:“《大闹天宫》不但有一般美国迪士尼作品的美感,而且造型艺术又是迪士尼式艺术所做不到的,它完美地表达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


最后是对动画电影艺术功用的探索。在人们的普遍认知中,动画片向来以滑稽搞笑见长,主要是用来娱乐消遣的,而这也是迪士尼早期动画的突出特点。然而,万氏兄弟却走出了一条与迪士尼截然不同的道路。他们认为,“在苦难的中国,我们没有时间开玩笑,要让同胞觉醒起来”,因此“我国的动画一开始就不仅仅是供人玩赏和娱乐的消遣品”,而是十分注重宣传教育功能的发挥。在创作前期,万氏兄弟也制作了一些纯娱乐性的动画电影,但在民族灾难日益深重、国家命运危在旦夕的严峻形势下,他们将自己的创作融入救亡图存和民族解放的时代洪流中,摄制了一批充满爱国激情、富有战斗气息的动画短片。其中既有阐述做人道理的《骆驼献舞》、提倡爱国卫生的《消灭苍蝇》、呼吁抵制日货的《国货年》等,更有宣传抗战救国的《同胞速醒》《精诚团结》《民族痛史》《抗战歌辑》《抗日标语卡通》等。在引起极大轰动的动画长片《铁扇公主》中,也同样蕴含了同仇敌忾消灭侵略者、歌颂中华民族伟大抗争精神的主题。这些动画电影对提高国民素质、唤醒民众觉悟、振奋民族精神、促进全民抗战,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万氏兄弟将来自西方的动画电影与中国传统艺术和民族文化相融合,构建了中国动画电影独特的艺术风格,形成了对世界动画电影具有重要影响的“中国动画学派”。中国动画电影的创作水平当时位居世界前列,远远领先于后来的动画电影强国日本。《铁扇公主》当年不仅风靡全国,而且席卷亚洲,一位日本青年因为这部影片而弃医从艺,走上动画创作之路,他就是“日本动漫之父”手冢治虫。1980年代手冢治虫访问中国时,特别提出要拜见万籁鸣先生,他对工作人员再三强调:“万籁鸣先生是我的启蒙老师。”终于见到自己的偶像时,他恭敬地握着万籁鸣先生的手说:“我是看了您的片子以后才搞动画的。”


万氏兄弟为中国动画电影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建立了不朽的功勋,留下了丰厚的遗产。他们对动画事业的热忱挚爱和倾情投入,他们不畏艰难、不忘初心、矢志不渝的执着精神,他们对动画电影民族内容、民族形式与民族风格的探索和追求,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他们贴近时代、干预现实的创作方向等等,对于今天的中国动画电影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希望我们的动画电影工




东西问|中国动画百年:曾无限接近世界巅峰

中新社北京9月1日电 题:中国动画百年:曾无限接近世界巅峰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 李静


一百年间,几代中国动画人就一直追问“我是谁?”他们曾摸索出独属于中国的艺术风貌,曾与世界一流水平如此之近,甚至可以说跻身其一,而后却又在时代的骇浪中陷于困惑、模仿与中断,直至今天仍在寻找中国动画独有的哲学与品格。今天的年轻动画人,与当年的探索者一样,寻找着讲述自己故事的语言。远在1936年,中国动画的探路人万古蟾就曾在《闲话卡通》一文中说:“要使中国动画事业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必须在自己民族传统土壤里生根。”也许,这不仅是属于动画人的话题,而是自国门打开,外来文化与技术不断进入日常生活之后,我们一直难以缓解的内在焦虑。


启蒙“阿童木”的“铁扇公主”


100年前,中国动画创始人的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和万涤寰租下上海闸北路三丰里小弄堂中的一个7平方米的亭子间,中国动画在一片空白里起步。1922年,他们制作出中国第一部带有广告性质的动画短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1926年,推出了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的动画片《大闹画室》,这是一部真人和动画结合的动画片,讲述了一位画师的墨水变成一个小黑人的故事。


20世纪30年代之后,万氏兄弟受到左翼文艺思潮的影响,创作反映社会现实和宣传抗日的作品。在《同胞速醒》一片中,巨大的雄狮挡住日本侵略军的进攻,雄狮的四肢和尾巴演变成工农商学兵的形象。后来,万籁鸣在回忆录中说,中国的动画片从一开始就不仅是供人玩赏和娱乐的消遣品,而是和现实紧密配合,走着与欧美动画电影不同的道路。


受美国迪士尼出品的《白雪公主》启发,万氏兄弟根据《西游记》创作了《铁扇公主》,用牛魔王隐喻日本侵略者,鼓舞民众士气。这是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长片,是世界电影史上紧步美国《白雪公主》《小人国》和《木偶奇遇记》之后的第四部大型动画艺术片,让当时中国的动画艺术无限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摄">


新疆吐鲁番火焰山《西游记》泥雕艺术群中的“铁扇公主”形象。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摄


战火连天的1941年,这部长达80分钟的动画长片《铁扇公主》轰动上海滩。影片上映一个半月时,影响力席卷亚洲,东南亚甚至日本的电影院里都在放映。在日本,一个少年因为这部影片就此迷上动画艺术,他叫手塚治虫,日后以《铁臂阿童木》等动画片成为“日本动漫之父”。在几十年后的1981年,他来到上海,终于见到万籁鸣,握着偶像的手说:“我是看了你的片子以后,才搞动画的。”


1949年初,万氏兄弟受香港电影公司邀请赴港从事美术设计。1954年,万籁鸣从香港回上海探亲,受到时代氛围的感染,走进即将成立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并写信叫回弟弟万古蟾,兄弟俩即将创造出中国动画史上最辉煌的一张名片。随着各路人才的不断涌入,上美影终于在1957年正式宣告成立。


“中国学派”


从上美影名称中的“美术”二字,也许就可一窥当年动画人在美学上的品味与追求。如何用自己的民族语言讲故事,是那一代动画人始终在摸索的核心。1956年春天,“探民族形式之路”被上美影第一任厂长特伟提了出来,之后几年,动画片《骄傲的将军》、木偶动画片《神笔》、彩色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经典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纷纷上映。


1959年,《大闹天宫》终于建组筹备,他们从大量民族艺术中汲取养分又琢磨着创新,从中国青年艺术剧院被上美影聘过来做场景设计的张正宇曾对背景设计人员说:“你们画画时不要太老实,就是不要老实地把传统东西搬过来就用,一定要动脑筋变形再画出来。”最终,《大闹天宫》背景设计风格的“青山绿水”以西藏绘画浓烈的画风为主,又参考了墨西哥壁画的风格,人物的动作设计借鉴了京剧,又经动画设计师们美术再创造。


中新社记者 汤彦俊 摄">


2020年9月,《大闹天宫》综合原画展暨万籁鸣先生诞辰120周年特别纪念展在上海举行。中新社记者 汤彦俊 摄


1961年,当《大闹天宫》的上集上映,成功塑造了世人熟悉的孙悟空经典形象,奠定了美猴王独有的反抗精神与追求自由的性格,影响了后世许多孙悟空题材的作品,其中就包括86版《西游记》连续剧。


1978年,这部影片远赴英国参加伦敦国际电影节,震惊了国际动画界,获得最佳影片奖,后在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发行。《世界报》曾评论说:“《大闹天宫》不但有一般美国迪士尼作品的美感,而且造型艺术又是迪士尼式艺术所做不到的,它完美地表达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


此时,中国动画独有的民族语言已基本形成。1979年,上美影又推出了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动画电影《哪吒闹海》,1983年出品了《天书奇谭》。这两部影片和《大闹天宫》一起,成为中国动画电影史上最经典的杰作。


美学上,它们集京剧、国画、陶瓷器、古建筑、婚俗、古典家具、古典园林于一身,细节把控做到了极致。在那个刚刚改革开放的年代,创


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副教授陈廖宇每当提到这几部动画长片都忍不住感慨,如果说《铁扇公主》是用“别人的话”讲“自己的故事”,那么《大闹天宫》是中国审美、技巧以及整个动画视听语言完整形成的标志,《哪吒闹海》意味着中国式审美已登峰造极,而《天书奇谭》距离影院娱乐大片“就差一层窗户纸了”。“我们中国人终于用自己的话讲自己的故事了,我们把学来的东西消化掉了,变成了自己的东西。”陈廖宇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那是一个动画大师们充溢幻想气质的年代,他们在拍摄方法上极尽巧妙之能事,草木竹石皆可动画。《雪孩子》《九色鹿》《三个和尚》《猴子捞月》《真假李逵》《抬驴》《张飞审瓜》……优秀的动画短片一个接一个,无论长短,只要亮相国际,几乎必斩获大奖,国际动画界把这些饱含浓郁中国美学气息的动画称为“中国学派”。


日本艺术家宫崎骏深受“中国学派”影响,1984年,他带着朝圣之心到上美影交流学习,对他日后的创作起了决定性的影响。宫崎骏后来回忆,他那些留白较多的作品就是在看了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后得到的启发。


动画“富士康”


随着1982年中国引进的第一条彩电生产线竣工投产,彩色电视逐渐普及,《聪明的一休》《花仙子》《大力水手》等国外系列动画片开始占领中国电视屏幕。此时,日、美动画已成功完成产业化,在产业化模式下制作的外国动画以低价买入中国市场。那个曾因《铁扇公主》而转行做动画的手塚治虫,多年后带着《铁臂阿童木》奔向中国,紧随而来的还有《哆啦A梦》《灌篮高手》《米老鼠》《蓝精灵》《变形金刚》……


中新社记者 张云 摄">


2018年6月,太原民众在电影院观看《哆啦A梦:大雄的金银岛》。中新社记者 张云 摄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和动画片一起大举进入中国的,还有外国动画加工企业。在深圳、珠海、广州,电子厂和服装厂的旁边就是动画加工厂,它们承接的业务多为描线、上色、背景等技术含量较低的环节,大量招聘有美术功底的年轻人,稍加培训就可以上岗,在本质上,它们与“富士康”无异。


当时代的大布景突然换成了高歌猛进与钢筋铁骨,那些轻盈新鲜的幻想再也难以升腾。在日复一日的代工中,中国动画像《千与千寻》中那个误入幻境丢失名字的孩童,渐渐遗忘了自己,只会用别人的语言讲述别人的故事,从“中国学派”变身为全球最大动漫加工基地。


《名侦探柯南》《犬夜叉》《火影忍者》《虫师》这些在中国收获一波又一波粉丝的日本动画,背后都有中国代工工厂的身影。而中国动画,放眼整个20世纪90年代,能让观众留下记忆的只有上美影转型后第一部商业“大片”《宝莲灯》,进入21世纪的前十年,仅有面向低幼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和全盘西化而惨败的《魔比斯环》。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的一项调查显示,1991年北京播映的动画片中66.7%为引进动画片,其中50%来自迪士尼。2002年到2003年,最受青少年喜爱的动画片的制作方第一名是日本,第二名是美国。


找回自己


2015年,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最终以9.56亿票房收官,在放映16天时,它已超过好莱坞的《功夫熊猫2》,成为内地影史上票房最高的动画片。影片中那个一度迷失又找回自我、重新戴上紫金冠的孙大圣,仿佛中国动画百年的隐喻。


与大圣一起归来的,是观众对国产动画的兴趣与期待,一批原本不会消费国产动画电影的观众走进电影院,院线在排片上也开始对国产动画电影有所倾斜。2019年,另一部里程碑式作品《哪吒之魔童降世》获得50.13亿元人民币票房,成为现象级影片,名列中国电影历史总票房第2名。


中新社记者 张云 摄">


一影院内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电影宣传屏。中新社记者 张云 摄


国产动画的复兴也许真的来了。此时,再回头看那代工的20年,的确让曾经的“中国学派”被打断,但也为中国动画产业形成所需要的巨大制作能力奠定了基础,培养了大批动画从业者,他们接触到了国外先进动画片的生产管理经验和技术。从2004年开始,中国的动画外包加工业务进入调整转型期,印度和越南凭借更低的劳动力成本成为强有力的竞争者,一部分为日本、美国进行动画代工的中国公司,走上了原创项目开发的道路。


在这样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动画人得已将动画运用得更加多元。这些年轻的动画从业者,利用习得的各家之长,正在讲述自己的故事。从某个角度看,历史仿佛在另一个纬度上重回起点。陈廖宇说:“中国动画再次出发了,我们居然出发了两次。”接下来,他们要和前辈一样,重新建立自身的艺术语言,而这语言不是从调查公司的数据中来,更不是一些专家和从业者坐在屋里集体策划讨论而来,那应是一个导演从个人的生活经验、文化土壤里自然生长出来,而不能被预先设计。(完)



东西问 | 中国动画百年:曾无限接近世界巅峰

中新社北京9月1日电 题:中国动画百年:曾无限接近世界巅峰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 李静


一百年间,几代中国动画人就一直追问“我是谁?”他们曾摸索出独属于中国的艺术风貌,曾与世界一流水平如此之近,甚至可以说跻身其一,而后却又在时代的骇浪中陷于困惑、模仿与中断,直至今天仍在寻找中国动画独有的哲学与品格。今天的年轻动画人,与当年的探索者一样,寻找着讲述自己故事的语言。远在1936年,中国动画的探路人万古蟾就曾在《闲话卡通》一文中说:“要使中国动画事业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必须在自己民族传统土壤里生根。”也许,这不仅是属于动画人的话题,而是自国门打开,外来文化与技术不断进入日常生活之后,我们一直难以缓解的内在焦虑。


启蒙“阿童木”的“铁扇公主”


100年前,中国动画创始人的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和万涤寰租下上海闸北路三丰里小弄堂中的一个7平方米的亭子间,中国动画在一片空白里起步。1922年,他们制作出中国第一部带有广告性质的动画短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1926年,推出了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的动画片《大闹画室》,这是一部真人和动画结合的动画片,讲述了一位画师的墨水变成一个小黑人的故事。


20世纪30年代之后,万氏兄弟受到左翼文艺思潮的影响,创作反映社会现实和宣传抗日的作品。在《同胞速醒》一片中,巨大的雄狮挡住日本侵略军的进攻,雄狮的四肢和尾巴演变成工农商学兵的形象。后来,万籁鸣在回忆录中说,中国的动画片从一开始就不仅是供人玩赏和娱乐的消遣品,而是和现实紧密配合,走着与欧美动画电影不同的道路。


受美国迪士尼出品的《白雪公主》启发,万氏兄弟根据《西游记》创作了《铁扇公主》,用牛魔王隐喻日本侵略者,鼓舞民众士气。这是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长片,是世界电影史上紧步美国《白雪公主》《小人国》和《木偶奇遇记》之后的第四部大型动画艺术片,让当时中国的动画艺术无限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新疆吐鲁番火焰山《西游记》泥雕艺术群中的“铁扇公主”形象。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摄


战火连天的1941年,这部长达80分钟的动画长片《铁扇公主》轰动上海滩。影片上映一个半月时,影响力席卷亚洲,东南亚甚至日本的电影院里都在放映。在日本,一个少年因为这部影片就此迷上动画艺术,他叫手塚治虫,日后以《铁臂阿童木》等动画片成为“日本动漫之父”。在几十年后的1981年,他来到上海,终于见到万籁鸣,握着偶像的手说:“我是看了你的片子以后,才搞动画的。”


1949年初,万氏兄弟受香港电影公司邀请赴港从事美术设计。1954年,万籁鸣从香港回上海探亲,受到时代氛围的感染,走进即将成立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并写信叫回弟弟万古蟾,兄弟俩即将创造出中国动画史上最辉煌的一张名片。随着各路人才的不断涌入,上美影终于在1957年正式宣告成立。


“中国学派”


从上美影名称中的“美术”二字,也许就可一窥当年动画人在美学上的品味与追求。如何用自己的民族语言讲故事,是那一代动画人始终在摸索的核心。1956年春天,“探民族形式之路”被上美影第一任厂长特伟提了出来,之后几年,动画片《骄傲的将军》、木偶动画片《神笔》、彩色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经典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纷纷上映。


1959年,《大闹天宫》终于建组筹备,他们从大量民族艺术中汲取养分又琢磨着创新,从中国青年艺术剧院被上美影聘过来做场景设计的张正宇曾对背景设计人员说:“你们画画时不要太老实,就是不要老实地把传统东西搬过来就用,一定要动脑筋变形再画出来。”最终,《大闹天宫》背景设计风格的“青山绿水”以西藏绘画浓烈的画风为主,又参考了墨西哥壁画的风格,人物的动作设计借鉴了京剧,又经动画设计师们美术再创造。


2020年9月,《大闹天宫》综合原画展暨万籁鸣先生诞辰120周年特别纪念展在上海举行。中新社记者 汤彦俊 摄


1961年,当《大闹天宫》的上集上映,成功塑造了世人熟悉的孙悟空经典形象,奠定了美猴王独有的反抗精神与追求自由的性格,影响了后世许多孙悟空题材的作品,其中就包括86版《西游记》连续剧。


1978年,这部影片远赴英国参加伦敦国际电影节,震惊了国际动画界,获得最佳影片奖,后在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发行。《世界报》曾评论说:“《大闹天宫》不但有一般美国迪士尼作品的美感,而且造型艺术又是迪士尼式艺术所做不到的,它完美地表达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


此时,中国动画独有的民族语言已基本形成。1979年,上美影又推出了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动画电影《哪吒闹海》,1983年出品了《天书奇谭》。这两部影片和《大闹天宫》一起,成为中国动画电影史上最经典的杰作。


美学上,它们集京剧、国画、陶瓷器、古建筑、婚俗、古典家具、古典园林于一身,细节把控做到了极致。在那个刚刚改革开放的年代,创


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副教授陈廖宇每当提到这几部动画长片都忍不住感慨,如果说《铁扇公主》是用“别人的话”讲“自己的故事”,那么《大闹天宫》是中国审美、技巧以及整个动画视听语言完整形成的标志,《哪吒闹海》意味着中国式审美已登峰造极,而《天书奇谭》距离影院娱乐大片“就差一层窗户纸了”。“我们中国人终于用自己的话讲自己的故事了,我们把学来的东西消化掉了,变成了自己的东西。”陈廖宇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那是一个动画大师们充溢幻想气质的年代,他们在拍摄方法上极尽巧妙之能事,草木竹石皆可动画。《雪孩子》《九色鹿》《三个和尚》《猴子捞月》《真假李逵》《抬驴》《张飞审瓜》……优秀的动画短片一个接一个,无论长短,只要亮相国际,几乎必斩获大奖,国际动画界把这些饱含浓郁中国美学气息的动画称为“中国学派”。


日本艺术家宫崎骏深受“中国学派”影响,1984年,他带着朝圣之心到上美影交流学习,对他日后的创作起了决定性的影响。宫崎骏后来回忆,他那些留白较多的作品就是在看了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后得到的启发。


动画“富士康”


随着1982年中国引进的第一条彩电生产线竣工投产,彩色电视逐渐普及,《聪明的一休》《花仙子》《大力水手》等国外系列动画片开始占领中国电视屏幕。此时,日、美动画已成功完成产业化,在产业化模式下制作的外国动画以低价买入中国市场。那个曾因《铁扇公主》而转行做动画的手塚治虫,多年后带着《铁臂阿童木》奔向中国,紧随而来的还有《哆啦A梦》《灌篮高手》《米老鼠》《蓝精灵》《变形金刚》……


2018年6月,太原民众在电影院观看《哆啦A梦:大雄的金银岛》。中新社记者 张云 摄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和动画片一起大举进入中国的,还有外国动画加工企业。在深圳、珠海、广州,电子厂和服装厂的旁边就是动画加工厂,它们承接的业务多为描线、上色、背景等技术含量较低的环节,大量招聘有美术功底的年轻人,稍加培训就可以上岗,在本质上,它们与“富士康”无异。


当时代的大布景突然换成了高歌猛进与钢筋铁骨,那些轻盈新鲜的幻想再也难以升腾。在日复一日的代工中,中国动画像《千与千寻》中那个误入幻境丢失名字的孩童,渐渐遗忘了自己,只会用别人的语言讲述别人的故事,从“中国学派”变身为全球最大动漫加工基地。


《名侦探柯南》《犬夜叉》《火影忍者》《虫师》这些在中国收获一波又一波粉丝的日本动画,背后都有中国代工工厂的身影。而中国动画,放眼整个20世纪90年代,能让观众留下记忆的只有上美影转型后第一部商业“大片”《宝莲灯》,进入21世纪的前十年,仅有面向低幼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和全盘西化而惨败的《魔比斯环》。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的一项调查显示,1991年北京播映的动画片中66.7%为引进动画片,其中50%来自迪士尼。2002年到2003年,最受青少年喜爱的动画片的制作方第一名是日本,第二名是美国。


找回自己


2015年,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最终以9.56亿票房收官,在放映16天时,它已超过好莱坞的《功夫熊猫2》,成为内地影史上票房最高的动画片。影片中那个一度迷失又找回自我、重新戴上紫金冠的孙大圣,仿佛中国动画百年的隐喻。


与大圣一起归来的,是观众对国产动画的兴趣与期待,一批原本不会消费国产动画电影的观众走进电影院,院线在排片上也开始对国产动画电影有所倾斜。2019年,另一部里程碑式作品《哪吒之魔童降世》获得50.13亿元人民币票房,成为现象级影片,名列中国电影历史总票房第2名。


一影院内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电影宣传屏。中新社记者 张云 摄


国产动画的复兴也许真的来了。此时,再回头看那代工的20年,的确让曾经的“中国学派”被打断,但也为中国动画产业形成所需要的巨大制作能力奠定了基础,培养了大批动画从业者,他们接触到了国外先进动画片的生产管理经验和技术。从2004年开始,中国的动画外包加工业务进入调整转型期,印度和越南凭借更低的劳动力成本成为强有力的竞争者,一部分为日本、美国进行动画代工的中国公司,走上了原创项目开发的道路。


在这样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动画人得已将动画运用得更加多元。这些年轻的动画从业者,利用习得的各家之长,正在讲述自己的故事。从某个角度看,历史仿佛在另一个纬度上重回起点。陈廖宇说:“中国动画再次出发了,我们居然出发了两次。”接下来,他们要和前辈一样,重新建立自身的艺术语言,而这语言不是从调查公司的数据中来,更不是一些专家和从业者坐在屋里集体策划讨论而来,那应是一个导演从个人的生活经验、文化土壤里自然生长出来,而不能被预先设计。(完)


这部动画今天上映,小时候没看全赶紧去补


国产经典动画《天书奇谭》5日以“4K修复版”的形式首次登陆大银幕,这对今天的观众,尤其是70后、80后来说,可谓迟到的“惊喜”。虽然很多人对可爱机智的蛋生、严肃无畏的袁公、狡猾邪魅的狐狸精印象深刻,甚至对里面的狐母产生童年阴影,但也只是小时在电视机里有一搭没一搭地看过,从未有机会在影院里看过全片。


事实上,诞生于1983年的《天书奇谭》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最重要的长片代表作之一,与同样驰名中外的《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相比,脱胎于罗贯中、冯梦龙编纂的长篇神魔小说《平妖传》的《天书奇谭》,在情节和风格上有着更大幅度的改编和原创。


导演王树忱、钱运达与众多老一辈动画工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曾于2011年成功修复《大闹天宫》,这次从2018年开始启动的《天书奇谭》4K数码修复工作,在上海电影技术厂支持下,保持原有动画质感和笔触,同时去除划痕和霉点,力争把最完美的画面呈现给观众。


另外,上美影还通过专业技术手段重分音轨和补全配乐,在保留毕克等老一辈配音艺术家原始声音的同时,重新加入配器和交响乐,最终达到适合今天影院标准的声道。


除了《天书奇谭》,出自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之手的经典名作还有很多,比如中国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大闹天宫》。这是中国动画的巅峰作品之一,也是中国动画学派的经典代表作之一。


再比如,中国首创的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影片形象取材于齐白石所创作的鱼、虾等造型,将中国传统的水墨神韵与电影艺术融于一体,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动画中的角色、景物没有明确的边缘线,自然渲染,笔触柔和,意境温馨,充满诗情画意。


《小蝌蚪找妈妈》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动画制作技术上的一个伟大创举,该技术还获得当时文化部科技成果一等奖、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


还有《哪吒闹海》,这部于1979年根据《封神演义》片段改编的动画电影,是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成立三十周年而摄制。1980年获第三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美术片奖,是第一部入选戛纳影展的华语动画片。


虽然影片结尾,哪吒被师父太乙真人用莲藕、荷叶重塑肉身,并杀回东海,战败四海龙王,但给笔者至今印象最深的还是哪吒含泪自刎的悲壮情景。


谈到这里,不得不提《雪孩子》。这部讲述友情与勇气的动画片,赚足了不少70、80后的眼泪。故事讲的是:白兔妈妈出门前给小白兔堆了个雪孩子陪他玩耍,后来小白兔睡着时着火了,雪孩子为救小白兔,奋不顾身地冲进了房子救出小白兔,自己却融化了。


这个感人的故事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也让当时仍处少年时期的笔者意识到,动画片的结局也不都是令人开心的。


当然,不能忘了剪纸动画片《葫芦兄弟》、拍了五集就戛然而止的《黑猫警长》以及木偶片《阿凡提故事》,这些开创性的制作都是中国动画巅峰时期的代表。


那么,当初神一样存在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如今为何跌落神坛?恐怕还要说四个字,“大势使然”。


上美影厂的制作工艺,一度让日本著名动画导演高畑勋和宫崎骏产生敬畏之心。高畑勋曾对中国的水墨动画惊叹不已,称自己被《小蝌蚪找妈妈》“吓傻了”。他将这样优质的动画产出归结于上美影厂当时的体制——由国家负责统购统销,不计算成本。


无论是水墨动画、木偶动画、皮影动画,还是普通的2D动画,形式多样、灿烂多彩的背后都是不计成本不计回报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才做出来的。在国家统一提供财力的时期,上美影厂顶尖的技术足以震惊全界。


上世纪80年代,抱着全面了解中国动画目的的高畑勋和宫崎骏来到上美影厂交流,结果发现厂内高层更关心日本动画的酬金制度。高畑勋回忆称:“他们认为统一工资是不合理的,应该引进日本的计件薪酬制度。我们感到很失望……一旦计件付酬,就再也拍不出‘中国学派’的影片了。”


这很难说是上美影厂自身的问题,而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所带来的大潮,让上美影厂有些不知所措。一家长于艺术性探索的国营制片单位突然要面向市场,在中国还没有动画产业这个概念的时候,上美影厂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上世纪80年代末,几十家动画代工公司在广东陆续冒出。它们成批量地接受来自美国和日本的订单,开出高于行情数十倍的薪酬,到处挖优秀的动画人才。1988年,上美影厂37名业务骨干辞职南下,入职加工片企业,近3/4的动画组原动画人才离开。


随着人才大量流失,上美影厂的创作力也迅速凋零。与此同时,国产动画陷入低谷。直到上美影厂受命要为国庆50周年献礼,拍一部商业“大片”——《宝莲灯》,才让中国动画从业者和广大观众看到一丝余晖。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近几年,中国动画抬头趋势明显。《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大鱼海棠》《白蛇:缘起》都堪称叫好又叫座的大制作。《哪吒之魔童降世》拿下近50亿票房,位列2019年内地电影票房冠军。


上美影厂能否借《天书奇谭》“4K修复版”翻红虽不好说,但中国动画在经过多年摸索和积累之后,前途显然是光明的。


动画片分级制度再度被热议

● 除非所有动画作品都没有任何负面元素,否则在现阶段传播途径下,永远会存在未成年人接触不良动画的风险,通过“堵”或者“删”无法达到未成年人保护和产业发展的平衡


● 家长是孩子成长第一责任人,孩子接触动画时家长应该承担筛选、陪伴的职责,遇到打斗或负面场景应该及时介入,正确引导,合理疏导,保障孩子在健康环境下成长


□ 本报见习记者 张守坤


□ 本报记者 王 阳


近年来,国人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动画行业发展势头迅猛,一部部叫好又叫座的国漫接连上映,一批批中国原创动画深受广大观众喜爱。


与“80后”“90后”相比,现在可供孩子选择的动画片是曾经的数倍。但由于缺乏动画分级制度等原因,孩子可能会接触到动画中的失当内容,对其成长产生负面影响,甚至有时孩子会根据动画内容做出伤害他人或自身的危险模仿行为,从而导致悲剧发生。


今年4月,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以下简称江苏省消保委)发布《动画领域侵害未成年人成长安全消费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从21部流行动画中梳理出1465处问题,集中于粗俗用语、暴力镜头、危险行为等方面。八成接受调查的家长支持严格把控放映尺度,江苏省消保委呼吁出台动画分级制度。


动画领域发展迅猛


缺乏相应分级制度


中国动画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1941年上映的《铁扇公主》既是我国第一部动画长片,也是当时世界动画长片的巅峰。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是中国动画的黄金年代,《九色鹿》《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家喻户晓的动画片都诞生于那一时期,并因独特的民族风格走向世界。


其后一段时间,虽然经历过中国动画市场开放带来的挑战,但21世纪以来,地方动画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动画不再只是央美和上美的天下,青少年动画的数量和质量也在不断提升。2015年以来,《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等优质国产动画电影再度引起世界瞩目。


据华经产业研究院统计,2019年动画电影票房达114.63亿元,占全年票房收入的17.8%;国产动画单片平均票房达3.99亿元,首次超过进口动画电影。


但在中国动画市场迅猛发展的同时,有一个问题始终无法回避,那就是缺乏动画分级制度。


动画分级制度是指针对动画作品的不同受众,按年龄段加以区分分级,并对不同级别的动画作品,规定相应的播出范围、播出时段和收看受众的制度。目前,动画已经不再是人们从前印象中孩子们的“专利”,而是越来越向全年龄段发展,不少成年人、老年人对动画的喜爱不亚于青少年。


动画本身需要多样性、更要有包容性,纵观一些比较著名的动画,其中不乏比较暴力的场面,但人们从不会因此而贬损这些动画。与此同时,也有人会担心未成年的孩子看到这些,会不利于他们健康价值观的形成。如何平衡这一矛盾?动画分级便成了世界共识,让合适的人看到合适的内容,分级制度是一种较好的解决方式。


据了解,在动画产业较为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基本上都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动画分级标准或制度。比如,美国是由相对客观的机构评定动画片的等级,包括TV-Y(所有儿童适宜)、TV-G(普遍观众可看)、TV-Y7(7岁以上儿童适宜)、TV-PG(建议家长陪同)、TV-14(家长必须陪同)等,以此作为投放依据。日本所有公开放映的电影、媒体都要通过映画伦理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映伦)审查后才能上映,映伦对电影进行分级管理,共分4级:G(所有人可以看)、PG12(12岁以下由监护人陪同观看)、R15 (15岁以下禁止观看)、R18 (18岁以下禁止观看)。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法律系主任李丹林对《法治日报》记者说,不管是针对影视还是动画作品,至少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是否实施分级、如何进行分级,这些问题在我们国家便一直被讨论。尤其是2000年以来,人们对于分级制度的讨论和探索越来越激烈。之前在电影产业促进法制定时,很多人希望借此将电影分级的问题规定下来,但目前来看这种声音还没有变为现实。


李丹林说,无论对戏剧、影视剧还是动画等作品,我们的内容标准首先是从国家安全、社会管理层面考虑的,比如不能违反宪法规定、不能出现煽动分裂国家的内容等,而实行分级制的国家主导思想可能是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避免未成年人受到不应有的消极影响或损害,同时还要考虑到成年人需求、制作机构拥有比较宽松的市场环境等因素。这些与我们有相似的地方,但侧重点不同。


有业内人士表明,我们国家迟迟没有实行分级制度的原因在于,如果要采取分级制度,前提是需要做好实名制工作,但我国人口众多较难落实;动画分级审查需要耗费较多的人力物力,该由谁承担、如何承担也是一个问题。此外,社会和相关部门对动画分级制度还存在较多误解。


曾担任过日本动画制作人员的赵某告诉《法治日报》记者,如果真实行了动画分级制度,以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来说,如何有效监管将成为难题。还有些人认为,一旦实行了分级制度,是不是表明一些色情片可以合法化,或者分级制度实施后,反而会激发一部分人的求知欲,孩子可能会更想看看自己年龄段之上的影片。


赵某说,由于现实情况过于复杂,因此我们国家现在的普遍思路是索性简单化处理,规定哪些片子可以看,哪些不能看,哪些片子经过剪辑之后可以看。


江苏省消保委投诉部主任傅铮告诉《法治日报》记者,上述做法破坏了动画的完整性,破坏了动画市场创作活力,也不利于产业精准化的长期发展。“除非所有动画作品都没有任何负面元素,否则在现阶段传播途径下,永远会存在未成年人接触不良动画的风险,通过‘堵’或者‘删’无法达到未成年人保护和产业发展的平衡,同时对很多成年消费者来说,他们的权益也受到了侵害。”


频繁接触负面元素


容易造成行为偏差


动画是孩子认知世界的窗口之一,而模仿又是孩子们的天性,由于缺乏动画分级制度,一些不当内容很容易被孩子接触到,而由于青少年年龄较小,对其中的内容无法做出妥善分辨,由此造成的悲剧近年来也时有发生。


早在2013年,家住江苏省东海县的平平、安安两兄弟与10岁的邻居顺顺在村边树林里模仿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烤羊肉串的剧情,做“绑架烤羊”游戏。顺顺把平平、安安绑在树上,并点燃了地上的树叶。经诊断,平平全身烧伤40%,安安全身烧伤80%。事发后,平平、安安的家人将顺顺和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告上法庭。他们认为,被告公司未做“危险动作,禁止模仿”等安全警示,才导致心智不成熟的儿童模仿并造成严重伤害。最终,该公司被判决承担15%责任。


受理此案的东海县法院向《法治日报》记者出示了一份案件审理结束后,向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提出的司法建议。该司法建议表示,《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片中存在部分剧情怪诞,渲染暴力,多次出现暴力、玩火、惊悚恐怖等情节,而且缺乏安全警示,这些缺陷会导致儿童在行为认知、是非判断及学习模仿的方向上产生偏差,因此提议要加强对少儿动漫影视作品的审查和管理,对儿童动漫影视作品采取不同年龄段分段管理的办法。


江苏省消保委经过长期对市场上具有代表性的21部动画片进行调查后,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21部动画片共梳理出1465个问题点,有80.7%的家长表示市面上动画片的放映尺度需要进一步严格把控。江苏省消保委呼吁出台动画分级制度,动画分级制度再次被热议。


傅铮说,孩子们的成长是不断吸收外界知识、了解社会、价值观形成的一个动态过程,其间如果频繁接触暴力、色情等负面元素,可能会造成行为偏差,如长期在低俗语言环境下,会不自觉模仿动画内用语,或者模仿动画中一些危险动作,人身安全问题存在隐患,以及思想偏差,比如长期观看打斗场景,会误以为这就是大家都推崇的,潜移默化中会有崇尚暴力的风险。


傅铮说:“以本次调查的《名侦探柯南》为例,里面有些毒品、枪杀等镜头,但描述的却是少年破案的正能量故事,而且其作品受众也是有正确价值观的成年人,但随着手机、网络等生活方式的改变,的确导致很多未成年人也会观看,这时候我国动画制度不够完善的问题就暴露出来。”


在江苏省消保委调查过程中,有一种声音是有些动画不是制作给孩子看的,受众应该是成年人或者16岁以上大龄未成年人,比如《精灵梦叶罗丽》。但是在家长投票“孩子们平时看哪些动画”时,该动画票数占比48.10%,位列第三。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动画未分级造成的影响。


正确引导合理疏导


保障孩子健康成长


有网友表示,《报告》中提到的《小猪佩奇》中人物做出了打开飞机舱门、冲浪等危险行为,《小马宝莉》出现了在岩浆中浸泡、喷火等场面,这些可能会对儿童健康成长产生危害的点,其实都是家长找的奇葩理由,是家长推卸责任的一种表现。


事实是否果真如此?李丹林说,不同于以往的孩子只能通过电视观看有限的几个动画节目,现在的孩子通过网络等渠道能够很轻松的观看各类动画。我们注意到,很多家长带孩子时会把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去看会儿动画片。由于缺乏动画分级制度,孩子接触到的内容可能良莠不齐,家长的责任确实比以前更重了。


傅铮说,家长是孩子成长第一责任人,孩子接触动画时家长应该承担筛选、陪伴的职责,遇到打斗或负面场景应该及时介入,正确引导,合理疏导,保障孩子在健康环境下成长。但第一责任人不等于完全责任人,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将未成年人保护分为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六大板块,说明未成年人保护是全社会责任。在社会物质精神极大丰富的现状下,要求家长阻断一切对孩子的负面因素并不现实,需要社会各界各司其职不断配合。


“家长应加强对孩子接受信息的规范和管控,必要的时候可以借助一些技术手段。而更多的还是需要家长把孩子的教育放在家庭生活中较为重要的位置上,用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李丹林说。


如何从无到有,推进动画分级制度的建立和推广?实际上,目前对于动画分级制度,一些网络平台已经有所探索,比如某些视频平台已经内嵌了“儿童专区”,专供未成年人观看和选择,给家长的教育、引导提供了参考,同时也是未来设立动画分级制度可以借鉴的经验。


傅铮说:“对于动画的分级,我们也一直建议要有科学化、精细化、可操作的依据,比如从受众年龄确定成年人和未成年人两个基础标准:对未成年人领域进行进一步划分,考虑与儿童受教育程度保持一致,从科学益智、塑造典型人物、适当现实冲突、独立科学思考等不同层次,递进开展内容审查;对成年人领域,在不违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原则下,应当将审查标准放宽,鼓励优秀动画产业的发展,并且让消费者可以自己选择观看内容。”


江苏省消保委建议,首先应当建立由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家长等组成并独立运作的分级评审委员会,尽快制定动画分级办法和审查程序,同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建立和完善行业自律机制,强化从业人员的自律意识,维护行业利益,另外加强社会监督,充分发挥公共传媒、维权组织、未成年人保护组织等第三方作用,形成合理可行的纠偏机制。之后可在拥有庞大空间、环境和受众的网络动画作品中先行先试。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3月16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其中第二十三条拟规定,广播电视节目集成播放机构应当通过设立未成年人专门频率频道、未成年人专门时段、未成年人节目专区、未成年人模式等措施,来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征求意见稿》一出,便受到社会热议,不少人把上面这条规定当作即将实行影视分级制度的讯号。对此,李丹林认为,此次《征求意见稿》中的相关规定,并不意味着我们将要实行影视分级制度。


李丹林说:“无论实不实行分级制度,对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保护都很有必要,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强调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此项规定也符合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精神的要求。《征求意见稿》的有关规定仅是义务性要求,不是强制规定,与建立影视剧分级制度没有直接关联。”


制图/高岳



● 除非所有动画作品都没有任何负面元素,否则在现阶段传播途径下,永远会存在未成年人接触不良动画的风险,通过“堵”或者“删”无法达到未成年人保护和产业发展的平衡


● 家长是孩子成长第一责任人,孩子接触动画时家长应该承担筛选、陪伴的职责,遇到打斗或负面场景应该及时介入,正确引导,合理疏导,保障孩子在健康环境下成长


□ 本报见习记者 张守坤


□ 本报记者 王 阳


近年来,国人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动画行业发展势头迅猛,一部部叫好又叫座的国漫接连上映,一批批中国原创动画深受广大观众喜爱。


与“80后”“90后”相比,现在可供孩子选择的动画片是曾经的数倍。但由于缺乏动画分级制度等原因,孩子可能会接触到动画中的失当内容,对其成长产生负面影响,甚至有时孩子会根据动画内容做出伤害他人或自身的危险模仿行为,从而导致悲剧发生。


今年4月,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以下简称江苏省消保委)发布《动画领域侵害未成年人成长安全消费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从21部流行动画中梳理出1465处问题,集中于粗俗用语、暴力镜头、危险行为等方面。八成接受调查的家长支持严格把控放映尺度,江苏省消保委呼吁出台动画分级制度。


动画领域发展迅猛


缺乏相应分级制度


中国动画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1941年上映的《铁扇公主》既是我国第一部动画长片,也是当时世界动画长片的巅峰。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是中国动画的黄金年代,《九色鹿》《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家喻户晓的动画片都诞生于那一时期,并因独特的民族风格走向世界。


其后一段时间,虽然经历过中国动画市场开放带来的挑战,但21世纪以来,地方动画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动画不再只是央美和上美的天下,青少年动画的数量和质量也在不断提升。2015年以来,《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等优质国产动画电影再度引起世界瞩目。


据华经产业研究院统计,2019年动画电影票房达114.63亿元,占全年票房收入的17.8%;国产动画单片平均票房达3.99亿元,首次超过进口动画电影。


但在中国动画市场迅猛发展的同时,有一个问题始终无法回避,那就是缺乏动画分级制度。


动画分级制度是指针对动画作品的不同受众,按年龄段加以区分分级,并对不同级别的动画作品,规定相应的播出范围、播出时段和收看受众的制度。目前,动画已经不再是人们从前印象中孩子们的“专利”,而是越来越向全年龄段发展,不少成年人、老年人对动画的喜爱不亚于青少年。


动画本身需要多样性、更要有包容性,纵观一些比较著名的动画,其中不乏比较暴力的场面,但人们从不会因此而贬损这些动画。与此同时,也有人会担心未成年的孩子看到这些,会不利于他们健康价值观的形成。如何平衡这一矛盾?动画分级便成了世界共识,让合适的人看到合适的内容,分级制度是一种较好的解决方式。


据了解,在动画产业较为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基本上都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动画分级标准或制度。比如,美国是由相对客观的机构评定动画片的等级,包括TV-Y(所有儿童适宜)、TV-G(普遍观众可看)、TV-Y7(7岁以上儿童适宜)、TV-PG(建议家长陪同)、TV-14(家长必须陪同)等,以此作为投放依据。日本所有公开放映的电影、媒体都要通过映画伦理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映伦)审查后才能上映,映伦对电影进行分级管理,共分4级:G(所有人可以看)、PG12(12岁以下由监护人陪同观看)、R15 (15岁以下禁止观看)、R18 (18岁以下禁止观看)。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法律系主任李丹林对《法治日报》记者说,不管是针对影视还是动画作品,至少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是否实施分级、如何进行分级,这些问题在我们国家便一直被讨论。尤其是2000年以来,人们对于分级制度的讨论和探索越来越激烈。之前在电影产业促进法制定时,很多人希望借此将电影分级的问题规定下来,但目前来看这种声音还没有变为现实。


李丹林说,无论对戏剧、影视剧还是动画等作品,我们的内容标准首先是从国家安全、社会管理层面考虑的,比如不能违反宪法规定、不能出现煽动分裂国家的内容等,而实行分级制的国家主导思想可能是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避免未成年人受到不应有的消极影响或损害,同时还要考虑到成年人需求、制作机构拥有比较宽松的市场环境等因素。这些与我们有相似的地方,但侧重点不同。


有业内人士表明,我们国家迟迟没有实行分级制度的原因在于,如果要采取分级制度,前提是需要做好实名制工作,但我国人口众多较难落实;动画分级审查需要耗费较多的人力物力,该由谁承担、如何承担也是一个问题。此外,社会和相关部门对动画分级制度还存在较多误解。


曾担任过日本动画制作人员的赵某告诉《法治日报》记者,如果真实行了动画分级制度,以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来说,如何有效监管将成为难题。还有些人认为,一旦实行了分级制度,是不是表明一些色情片可以合法化,或者分级制度实施后,反而会激发一部分人的求知欲,孩子可能会更想看看自己年龄段之上的影片。


赵某说,由于现实情况过于复杂,因此我们国家现在的普遍思路是索性简单化处理,规定哪些片子可以看,哪些不能看,哪些片子经过剪辑之后可以看。


江苏省消保委投诉部主任傅铮告诉《法治日报》记者,上述做法破坏了动画的完整性,破坏了动画市场创作活力,也不利于产业精准化的长期发展。“除非所有动画作品都没有任何负面元素,否则在现阶段传播途径下,永远会存在未成年人接触不良动画的风险,通过‘堵’或者‘删’无法达到未成年人保护和产业发展的平衡,同时对很多成年消费者来说,他们的权益也受到了侵害。”


频繁接触负面元素


容易造成行为偏差


动画是孩子认知世界的窗口之一,而模仿又是孩子们的天性,由于缺乏动画分级制度,一些不当内容很容易被孩子接触到,而由于青少年年龄较小,对其中的内容无法做出妥善分辨,由此造成的悲剧近年来也时有发生。


早在2013年,家住江苏省东海县的平平、安安两兄弟与10岁的邻居顺顺在村边树林里模仿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烤羊肉串的剧情,做“绑架烤羊”游戏。顺顺把平平、安安绑在树上,并点燃了地上的树叶。经诊断,平平全身烧伤40%,安安全身烧伤80%。事发后,平平、安安的家人将顺顺和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告上法庭。他们认为,被告公司未做“危险动作,禁止模仿”等安全警示,才导致心智不成熟的儿童模仿并造成严重伤害。最终,该公司被判决承担15%责任。


受理此案的东海县法院向《法治日报》记者出示了一份案件审理结束后,向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提出的司法建议。该司法建议表示,《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片中存在部分剧情怪诞,渲染暴力,多次出现暴力、玩火、惊悚恐怖等情节,而且缺乏安全警示,这些缺陷会导致儿童在行为认知、是非判断及学习模仿的方向上产生偏差,因此提议要加强对少儿动漫影视作品的审查和管理,对儿童动漫影视作品采取不同年龄段分段管理的办法。


江苏省消保委经过长期对市场上具有代表性的21部动画片进行调查后,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21部动画片共梳理出1465个问题点,有80.7%的家长表示市面上动画片的放映尺度需要进一步严格把控。江苏省消保委呼吁出台动画分级制度,动画分级制度再次被热议。


傅铮说,孩子们的成长是不断吸收外界知识、了解社会、价值观形成的一个动态过程,其间如果频繁接触暴力、色情等负面元素,可能会造成行为偏差,如长期在低俗语言环境下,会不自觉模仿动画内用语,或者模仿动画中一些危险动作,人身安全问题存在隐患,以及思想偏差,比如长期观看打斗场景,会误以为这就是大家都推崇的,潜移默化中会有崇尚暴力的风险。


傅铮说:“以本次调查的《名侦探柯南》为例,里面有些毒品、枪杀等镜头,但描述的却是少年破案的正能量故事,而且其作品受众也是有正确价值观的成年人,但随着手机、网络等生活方式的改变,的确导致很多未成年人也会观看,这时候我国动画制度不够完善的问题就暴露出来。”


在江苏省消保委调查过程中,有一种声音是有些动画不是制作给孩子看的,受众应该是成年人或者16岁以上大龄未成年人,比如《精灵梦叶罗丽》。但是在家长投票“孩子们平时看哪些动画”时,该动画票数占比48.10%,位列第三。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动画未分级造成的影响。


正确引导合理疏导


保障孩子健康成长


有网友表示,《报告》中提到的《小猪佩奇》中人物做出了打开飞机舱门、冲浪等危险行为,《小马宝莉》出现了在岩浆中浸泡、喷火等场面,这些可能会对儿童健康成长产生危害的点,其实都是家长找的奇葩理由,是家长推卸责任的一种表现。


事实是否果真如此?李丹林说,不同于以往的孩子只能通过电视观看有限的几个动画节目,现在的孩子通过网络等渠道能够很轻松的观看各类动画。我们注意到,很多家长带孩子时会把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去看会儿动画片。由于缺乏动画分级制度,孩子接触到的内容可能良莠不齐,家长的责任确实比以前更重了。


傅铮说,家长是孩子成长第一责任人,孩子接触动画时家长应该承担筛选、陪伴的职责,遇到打斗或负面场景应该及时介入,正确引导,合理疏导,保障孩子在健康环境下成长。但第一责任人不等于完全责任人,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将未成年人保护分为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六大板块,说明未成年人保护是全社会责任。在社会物质精神极大丰富的现状下,要求家长阻断一切对孩子的负面因素并不现实,需要社会各界各司其职不断配合。


“家长应加强对孩子接受信息的规范和管控,必要的时候可以借助一些技术手段。而更多的还是需要家长把孩子的教育放在家庭生活中较为重要的位置上,用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李丹林说。


如何从无到有,推进动画分级制度的建立和推广?实际上,目前对于动画分级制度,一些网络平台已经有所探索,比如某些视频平台已经内嵌了“儿童专区”,专供未成年人观看和选择,给家长的教育、引导提供了参考,同时也是未来设立动画分级制度可以借鉴的经验。


傅铮说:“对于动画的分级,我们也一直建议要有科学化、精细化、可操作的依据,比如从受众年龄确定成年人和未成年人两个基础标准:对未成年人领域进行进一步划分,考虑与儿童受教育程度保持一致,从科学益智、塑造典型人物、适当现实冲突、独立科学思考等不同层次,递进开展内容审查;对成年人领域,在不违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原则下,应当将审查标准放宽,鼓励优秀动画产业的发展,并且让消费者可以自己选择观看内容。”


江苏省消保委建议,首先应当建立由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家长等组成并独立运作的分级评审委员会,尽快制定动画分级办法和审查程序,同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建立和完善行业自律机制,强化从业人员的自律意识,维护行业利益,另外加强社会监督,充分发挥公共传媒、维权组织、未成年人保护组织等第三方作用,形成合理可行的纠偏机制。之后可在拥有庞大空间、环境和受众的网络动画作品中先行先试。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3月16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其中第二十三条拟规定,广播电视节目集成播放机构应当通过设立未成年人专门频率频道、未成年人专门时段、未成年人节目专区、未成年人模式等措施,来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征求意见稿》一出,便受到社会热议,不少人把上面这条规定当作即将实行影视分级制度的讯号。对此,李丹林认为,此次《征求意见稿》中的相关规定,并不意味着我们将要实行影视分级制度。


李丹林说:“无论实不实行分级制度,对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保护都很有必要,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强调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此项规定也符合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精神的要求。《征求意见稿》的有关规定仅是义务性要求,不是强制规定,与建立影视剧分级制度没有直接关联。”


制图/高岳



:
【本文标题和链接】我国第一部动画叫什么名字来着(我国第一部动画叫什么名字) http://www.hzhe123.cn//n/149131.html 页面最新缓存时间: 2024年08月2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