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节气当中的寒露是什么意思(24节气之寒露是什么意思?)

来源:小高教学网 作者:本站 时间:2023-05-13 13:32:01 阅读次数:0

近期不少网友都在问:24节气当中的寒露是什么意思(24节气之寒露是什么意思?),小编也是查阅很多资料,整理了一些相关方面的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9080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23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目录:

寒露是什么意思啊 寒露节气的含义是几月几日有何特点

[闽南网]


寒露是什么意思


一、寒露是水汽凝结的现象,而寒露节气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表示秋季时节的正式开始。


二、每年阳历的10月8日或9日,太阳到达黄经195度时,即为寒露节气


三、古时候就把寒露作为天气转凉变冷的象征。仲秋的白露节气“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时已是“露气寒冷,将凝结”为霜了。[寒露是什么季节穿多厚的衣服]


寒露节气是几月几日


2018寒露是2018年10月8日,农历八月廿九,星期一。


寒露是几月几日


寒露节气有何特点


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表示秋季时节的正式开始;时间在公历每年10月7日~9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95°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进入深秋,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


气温逐渐下降。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都表示水汽凝结现象,而寒露是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夜晚,仰望星空,你会发现星空换季,代表盛夏的“大火星”(天蝎座的心宿二星)已西沉。我们可以隐约听到冬天的脚步声了。


这一时节,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气温继续下降。华南日平均气温多不到20℃,即使在长江沿岸地区,水银柱也很难升到30℃以上,而最低气温却可降至10℃以下。西北高原除了少数河谷低地以外,候(5天)平均气温普遍低于10℃,用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衡量,已是冬季了。千里霜铺,与华南秋色迥然不同。


一、寒露时节,北方是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天冷露寒;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而东北和西北地区,则四野萧瑟、时见早霜,即将或已经进入初冬。


二、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气温继续下降,最低气温可降至10℃以下。《通纬?孝经援神契》:“秋分后十五日,斗指辛,为寒露。言露冷寒而将欲凝结也。”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天气凉爽。


二十四节气·寒露



[x]


Player version


Player FPS


Video type


Video url


Video resolution


Video duration


Video load failed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


我们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


寒露


寒露


一年中第一个带“寒”的节气


随着寒露的到来


秋天的凉意渐渐加深


此时节


寒露如玉,夜凉似水


北方深秋景象


白云红叶,偶见早霜


南方也秋意渐浓


凉风习习,心旷神怡


在中国民间,有“露水先白而后寒”之谚言,其意为经过白露节气后,露水从初秋泛着一丝凉意转为深秋透着几分寒冷的“白露欲霜”。关于寒露的谚语还有:“寒露过三朝,过水要寻桥”,指的就是天气已带寒意,不能像以前那样赤脚趟水过河或下田了。寒露期间,人们可以明显感觉到温差变化。从洁白晶莹的露气转为寒冷欲凝,生动地反映出气温的不断下降。随着寒气增长,万物也逐渐萧瑟。


寒露已至


风凉气清


莫忘添衣保暖


共赏这斑斓秋色


共待那美好新生


[二十四节气·寒露]寒露节气

新华社图表,北京,2021年10月7日


漫画:寒露节气(一)


新华社发 徐骏 作


新华社图表,北京,2021年10月7日


漫画:寒露节气(二)


新华社发 徐骏 作


新华社图表,北京,2021年10月7日


漫画:寒露节气(三)


新华社发 徐骏 作


新华社图表,北京,2021年10月7日


漫画:寒露节气(横版)


新华社发 徐骏 作


新华社图表,北京,2021年10月7日


漫画:寒露节气(竖版)


新华社发 徐骏 作


寒露节气,赏析杜甫的​《寒露》

《寒露》


(九月一日过孟十二仓曹、十四主簿兄弟)


【唐】杜甫


藜杖侵寒露,蓬门启曙烟。


力稀经树歇,老困拨书眠。


秋觉追随尽,来因孝友偏。


清谈见滋味,尔辈可忘年。


译文

藜茎做的手杖上浸湿了寒凉的露水;蓬草编成的门开启了拂晓时分的烟霭。


力气稀少,经过老树就要歇一歇;年老贫困,翻翻书正堪入眠。


秋天才惊觉,追随着它到原野尽头;来此地皆因为孟氏兄弟的特别友爱。


闲话谈论才感受到人间滋味,你们兄弟二人可以做我的忘年交。


注释

1.主簿: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隋、唐以后,主簿是部分官署与地方政府的事务官。这里为人名。


2.藜杖:是指用藜的老茎做的手杖。质轻而坚实。


3.蓬门:是指用蓬草编成的门,借指贫苦人家。


4.曙烟:拂晓时的烟霭。


5.来因:缘由。事情的始末。


6.孝友:指对兄弟友爱。


7.清谈:本指魏晋间一些士大夫不务实际,空谈哲理,后泛指一般不切实际的谈论。


8.滋味:美味、味道;比喻某种感受。


9.尔辈:“你们”之意,应是上级称呼下级,长辈称呼晚辈用语。


10.忘年:忘记年月,不拘年龄、行辈、以德才相敬慕。






赏析

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写寒露访友的一首五言诗。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节气之后,热气消退,寒气渐生,天气渐转寒,常言道“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这首寒露诗反映了杜甫晚年的生活现状,以及他随遇而安,热爱生活的态度。秋风寒露里的杜甫是清苦的,也是诗意的。好的生活态度,本身就是一首诗。


首联,藜杖侵寒露,蓬门启曙烟。是说,藜茎做的手杖上侵湿了寒凉的露水;蓬草编成的门开启了拂晓时分的烟霭。一个“藜杖”,一个“蓬门”,就点出了杜甫晚年的生活起居。年迈的老人要靠拐杖出行,居住在简陋的茅屋里。


但贫困并不能影响诗人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于生活的诗意描写。 寒露与曙烟,正是深处贫困逆境中的诗人对于生活的理解。生活里不仅仅有贫苦,更有着许多无处不在的美好。只要你善于发现,它们就出现在你的面前。打开一扇门,烟霞也可以成为最好的诗意风景。


颔联,力稀经树歇,老困拨书眠。是说,力气稀少,经过老树就要歇一歇;年老贫困,翻翻书正堪入眠。这一句正表现了杜甫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颇有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诗境。


没有力气了,走到哪就休息到哪;年纪大了,读书读到困了就睡觉。自由自在,随心所欲,让身心处在一种宁静祥和的世界里。“力稀”对“老困”,“经”对“拨”,“树”对“书”,“歇”对“眠”,不但对仗工稳老辣,而且内容丰富形象,写出了杜甫晚年的身体状况,是为难得的佳句。


颈联,秋觉追随尽,来因孝友偏。是说,秋天才惊觉,追随着它到原野尽头;来此地皆因为孟氏兄弟的特别友爱。


“秋觉”二字,说明杜甫入秋以后,由于体力不支,很少出来走动。等到秋天过去一大半,才惊觉,想要看一看这秋天的美景。“追随尽”三字,则表达了杜甫对于寒露季节景物的喜爱,以及他对于美好的追求。


来到这里,是为了看看孟氏兄弟,他们对我特别的友爱。一个“偏”字,想象出奇,表达了孟氏兄弟对于杜甫的特殊友谊。用此韵脚,一般很难想到,且对仗“尽”也非常贴切。


尾联,清谈见滋味,尔辈可忘年。是说,闲话谈论间才感受到了人间滋味,你们兄弟二人可以做我的忘年交啊。


这一句表达了杜甫对于人间友情的向往与珍惜。谁说老年人不需要朋友,不需要人关心照顾呢?他们像孩子一样,更希望收获友谊,收获别人的认可。


读到这里,我们才能感受到诗人的心永远是火热的,永远是向着人间的,他对于生活的理解,无疑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寒露时节,不妨跟随杜甫的脚步,走到哪算哪,静静地看一回秋景,追随到秋意的尽头吧。




二十四节气|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

如果为每个节气选择一种代表花卉,属于寒露的一定是菊花。元稹诗云:“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在寒气萧瑟的白露时节,百花凋谢,傲霜斗雪的菊花开出了骨气和品格,引来无数文人墨客吟咏言志。


10月8日,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寒露。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七个节气,也是秋季的倒数第二个节气。


从白露到寒露,两个节气,一字之差,反映的是气温的变化。《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白露后,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到了寒露,则气温更低,露水增多。寒露以后,北方地区冷空气已经具有一定势力,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冷高压控制之下,雨季基本结束。天气常常是昼暖夜凉。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意思是,此节气中,鸿雁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离开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便以为是蛤蜊雀鸟变成的;“菊有黄华”则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寒露节气,菊花普遍开放,所以农历九月又称菊月。九月花盟主菊花,雅称‘延寿客’,是‘服之者长寿,食之者通神’的仙草。” 华东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应用研究中心研究员方云说,寒露时节,主要节俗和民俗都围绕菊花展开。古称“九月节”的重阳节,也在寒露节气前后,“这一时节,喝菊花酒、菊花茶、菊花粥都是习俗,还有菊花宴。吃螃蟹时也会佐以菊花。”


在我国民间,与菊花有关的节日习俗活动很多,主要有赏菊、簪菊、饮菊花酒、食菊花糕点等,且代代传承,历久不衰,已形成一种文化现象。早在魏晋时期,魏文帝曹丕的《九日与钟繇书》就写道:“九月九日,草木遍枯,而菊芬然独秀,今奉一束。”可见,魏晋君王已有在重阳节赐臣以菊花的习俗。孟浩然写“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说的就是喝菊花酒。


菊花是花中四君子,有傲骨寒霜的精神,因而成为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楚大夫屈原在《离骚》中云:“朝饮木兰之坠露,夕餐秋菊之落英。” 晋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中云:“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在《秋菊有佳色》中坦言:“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


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 图


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将陶渊明与菊花深刻地联系起来。陶渊明性情高洁,以菊为友。菊花天姿高洁,傲视风霜,正与他的品性相契合。陶渊明不满朝政腐败,41岁便辞官归隐田园,写下了有名的《归去来兮辞》,表达他弃绝污浊官场,欣然归乎自然的情操。后世再谈到菊花,谈到南山,总免不了与陶公的高洁品格和隐逸之志相联系。


“民间所称菊花神也是陶渊明。”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田兆元提到,到了晚清民国,民间开始将陶渊明称为菊花神,从文人雅士到乡野闹市,陶渊明都成为菊花的代表。据考证,陶渊明成为菊花神还与汤显祖的《牡丹亭》有关。《牡丹亭·惊梦》中,有一段“末扮花神”的科白,到了清代,这出戏被改为十二个月的十二个花神同时出场散花的热闹场面。十二花神的说法也日渐在民间流传开来。


“上海宝山有花神庙,豫园有花神图,古猗园有民国瓷板画十二花神。”田兆元说,“花神”的传说在上海民间有深厚传统。其中还有十二男花神、十二女花神之分。陶渊明通常被认为是男性菊花神,而写出“人比黄花瘦”的李清照则被认为是女性菊花神。


田兆元还特别提到清人陆廷灿的《槎溪艺菊志》,这是一部清朝十分有名的菊谱。其中,“槎溪”就是现在的上海嘉定南翔镇。陆廷灿在家乡南翔构筑私家园林陶圃,因尤喜艺菊,又遍觅千余种罕见奇种,亲手种植并编纂培植菊花的专著《槎溪艺菊志》。《槎溪艺菊志》内容分为考、谱、法、文、诗,词六类。附艺菊图题诗于卷末。“考”的部分博引前人艺菊之事,兼涉种艺之法,“谱”的部分,排比自刘蒙以来各谱中菊花名品,删其重复,补充新种,使古今名晶集于一篇,一目了然,“法”的部分,集黄省曾、陈继儒之技艺。


菊花是我国传统十大名花,又是“花中四君子”之一,中国人对菊花的栽培种植历史悠久,对菊花品种的记录历代都有。宋代刘蒙泉《菊谱》记有26种,史铸的《百菊集谱》记有163个品种,元代杨维桢的《黄华传》记有136个品种,明代王象晋《群芳谱》记有274个品种。“而到陆廷灿的《槎溪艺菊志》,已经记载了300多个品种。”田兆元说。


民俗学家仲富兰曾提到,上海人爱菊由来已久,北宋末中原士族南迁,带来了不少菊花品种,也带来了赏菊的风气。故城中栽菊已有数百年,目前拥有品种达1000余种。清季上海之菊,“城乡畦种,花时成市”。邑人秦荣光《上海竹枝词》写道:“菊花上海最名闻,粗细园中两种分。一种独推城里有,潘家白品贵超群。”词中的“粗”种,是指长丈余,花大如碗者,有作异色、两色者;“细”种是指花须小而大,叶须密而鲜。“潘家白”则为城中所独有的品种,其开花时,白花边缘有一圈绿晕,花瓣簇拥如球状,很是艳丽。


“沪上半淞园和私家园林,都是赏花的好去处。还有一些新型娱乐场所,也以此为由,举办盛大花展以招揽游人。大世界就曾为庆贺百花生日,在共和厅摆上珍奇花卉供来宾欣赏,‘佳茗美座,诚为沪上唯一清高之行乐地也’。”方云表示,上海赏菊的传统一直延续至今。现在,现代公共园林延续了赏菊的传统,在共青森林公园等多个公园,秋季都有菊花展。


如果为每个节气选择一种代表花卉,属于寒露的一定是菊花。元稹诗云:“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在寒气萧瑟的白露时节,百花凋谢,傲霜斗雪的菊花开出了骨气和品格,引来无数文人墨客吟咏言志。


10月8日,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寒露。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七个节气,也是秋季的倒数第二个节气。


从白露到寒露,两个节气,一字之差,反映的是气温的变化。《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白露后,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到了寒露,则气温更低,露水增多。寒露以后,北方地区冷空气已经具有一定势力,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冷高压控制之下,雨季基本结束。天气常常是昼暖夜凉。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意思是,此节气中,鸿雁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离开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便以为是蛤蜊雀鸟变成的;“菊有黄华”则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寒露节气,菊花普遍开放,所以农历九月又称菊月。九月花盟主菊花,雅称‘延寿客’,是‘服之者长寿,食之者通神’的仙草。” 华东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应用研究中心研究员方云说,寒露时节,主要节俗和民俗都围绕菊花展开。古称“九月节”的重阳节,也在寒露节气前后,“这一时节,喝菊花酒、菊花茶、菊花粥都是习俗,还有菊花宴。吃螃蟹时也会佐以菊花。”


在我国民间,与菊花有关的节日习俗活动很多,主要有赏菊、簪菊、饮菊花酒、食菊花糕点等,且代代传承,历久不衰,已形成一种文化现象。早在魏晋时期,魏文帝曹丕的《九日与钟繇书》就写道:“九月九日,草木遍枯,而菊芬然独秀,今奉一束。”可见,魏晋君王已有在重阳节赐臣以菊花的习俗。孟浩然写“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说的就是喝菊花酒。


菊花是花中四君子,有傲骨寒霜的精神,因而成为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楚大夫屈原在《离骚》中云:“朝饮木兰之坠露,夕餐秋菊之落英。” 晋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中云:“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在《秋菊有佳色》中坦言:“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


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 图


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将陶渊明与菊花深刻地联系起来。陶渊明性情高洁,以菊为友。菊花天姿高洁,傲视风霜,正与他的品性相契合。陶渊明不满朝政腐败,41岁便辞官归隐田园,写下了有名的《归去来兮辞》,表达他弃绝污浊官场,欣然归乎自然的情操。后世再谈到菊花,谈到南山,总免不了与陶公的高洁品格和隐逸之志相联系。


“民间所称菊花神也是陶渊明。”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田兆元提到,到了晚清民国,民间开始将陶渊明称为菊花神,从文人雅士到乡野闹市,陶渊明都成为菊花的代表。据考证,陶渊明成为菊花神还与汤显祖的《牡丹亭》有关。《牡丹亭·惊梦》中,有一段“末扮花神”的科白,到了清代,这出戏被改为十二个月的十二个花神同时出场散花的热闹场面。十二花神的说法也日渐在民间流传开来。


“上海宝山有花神庙,豫园有花神图,古猗园有民国瓷板画十二花神。”田兆元说,“花神”的传说在上海民间有深厚传统。其中还有十二男花神、十二女花神之分。陶渊明通常被认为是男性菊花神,而写出“人比黄花瘦”的李清照则被认为是女性菊花神。


田兆元还特别提到清人陆廷灿的《槎溪艺菊志》,这是一部清朝十分有名的菊谱。其中,“槎溪”就是现在的上海嘉定南翔镇。陆廷灿在家乡南翔构筑私家园林陶圃,因尤喜艺菊,又遍觅千余种罕见奇种,亲手种植并编纂培植菊花的专著《槎溪艺菊志》。《槎溪艺菊志》内容分为考、谱、法、文、诗,词六类。附艺菊图题诗于卷末。“考”的部分博引前人艺菊之事,兼涉种艺之法,“谱”的部分,排比自刘蒙以来各谱中菊花名品,删其重复,补充新种,使古今名晶集于一篇,一目了然,“法”的部分,集黄省曾、陈继儒之技艺。


菊花是我国传统十大名花,又是“花中四君子”之一,中国人对菊花的栽培种植历史悠久,对菊花品种的记录历代都有。宋代刘蒙泉《菊谱》记有26种,史铸的《百菊集谱》记有163个品种,元代杨维桢的《黄华传》记有136个品种,明代王象晋《群芳谱》记有274个品种。“而到陆廷灿的《槎溪艺菊志》,已经记载了300多个品种。”田兆元说。


民俗学家仲富兰曾提到,上海人爱菊由来已久,北宋末中原士族南迁,带来了不少菊花品种,也带来了赏菊的风气。故城中栽菊已有数百年,目前拥有品种达1000余种。清季上海之菊,“城乡畦种,花时成市”。邑人秦荣光《上海竹枝词》写道:“菊花上海最名闻,粗细园中两种分。一种独推城里有,潘家白品贵超群。”词中的“粗”种,是指长丈余,花大如碗者,有作异色、两色者;“细”种是指花须小而大,叶须密而鲜。“潘家白”则为城中所独有的品种,其开花时,白花边缘有一圈绿晕,花瓣簇拥如球状,很是艳丽。


“沪上半淞园和私家园林,都是赏花的好去处。还有一些新型娱乐场所,也以此为由,举办盛大花展以招揽游人。大世界就曾为庆贺百花生日,在共和厅摆上珍奇花卉供来宾欣赏,‘佳茗美座,诚为沪上唯一清高之行乐地也’。”方云表示,上海赏菊的传统一直延续至今。现在,现代公共园林延续了赏菊的传统,在共青森林公园等多个公园,秋季都有菊花展。


:
【本文标题和链接】24节气当中的寒露是什么意思(24节气之寒露是什么意思?) http://www.hzhe123.cn//n/149991.html 页面最新缓存时间: 2024年07月1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