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斯为何死(李斯之死的真实原因)

来源:小高教学网 作者:本站 时间:2023-05-15 02:54:01 阅读次数:0

近期不少网友都在问:李斯为何死(李斯之死的真实原因),小编也是查阅很多资料,整理了一些相关方面的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15550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39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目录:

李斯在四次政治斗争中胜出,有丰富经验,为何最后死在赵高手里

李斯自然是历史上极为聪明,极有政治手腕的一个人。他能够从一介书生,在人才济济、竞争惨烈的秦宫做到宰相,其手段可不是一般的高明。


(李斯)


李斯在这条升迁之路上,至少经历了四次大型的政治斗争,才坐上高位的。


第一次是吕相被贬。


李斯本来是吕不韦的门客。虽然说,在吕不韦倒霉的过程中,我们并不知道李斯是否发挥过作用。但至少一点,吕不韦倒台后,李斯却一点儿也没受到影响,而且还升官了。这说明,李斯这时候肯定是选择了一个倒向秦始皇一边的政治站位的。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显然,这也体现了李斯有极高的政治智商。


第二次是秦王逐客。


秦王逐客,其原因,表面上是六国派间谍去秦国,怂恿秦国搞“修建郑国渠”这样的大型工程,借此消耗秦国力量。这让秦王很不高兴,因而下令驱逐六国人才。但核心其实还是政治斗争。是秦国的本土官员,看见外来官员,霸占秦国政坛,心生不满,因此才怂恿秦王这么做。在这场政治斗争中,李斯做得极为聪明,他没有为自己辩解,而是站在一个非常高的高位上,写了一篇《谏逐客书》。这篇文章,是一篇“理论正确”的文章。或者说,是一篇借助中国人惯有思维,从“祖先正确”的理论高度来找证据的文章,同时也是以秦王为出发点的文章。这篇文章写出来后,李斯不但打赢了这场政治斗争,还被秦王升官为廷尉。


(韩非)


第三次是打败韩非。


韩非是李斯的同学,两人都是荀子的高徒。但说到理论成就,韩非显然比李斯高许多。我们都知道,秦王是把法家成果用到极致的人。而给秦王输送理论成果的,正是韩非。韩非的“法、术、势”思想,秦王得到以后,如获至宝。而秦王最终也用这套理论,统一六国,建立了他强大的秦帝国。


而韩非到了秦国以后,秦王也一度想重用他。如果秦王重用了韩非,李斯自然就不会再获得秦王的重用。而且韩非为了获得秦王的重用,还开始向李斯发炮攻击李斯。可以说,李斯又一次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


在这种情况下,李斯抓住韩非想“存韩”的主张,客观上是为了帮助韩国这个漏洞,向韩非发起了绝地反击。最终,韩非被抓进监狱里,并最终死在狱中。可以说,李斯又一次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第四次是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这场运动,表面上是意识形态的斗争,实际上是权力斗争。是以儒生和方士为代表的新力量,向以李斯为代表的旧力量发起的挑战。因为当秦朝已经建立以后,同时当秦始皇追求更高的(长生不老)的目标以后,儒生们和方士们觉得他们有了展示才华的舞台,因此发动了这场挑战。


李斯当然不允许这场挑战成功。就像当年他和那些六国来的人才,被秦国的本土派驱逐一样,他也必须驱逐这些儒生们与方士们。当然,驱逐是不可能的,没地方撵,因此,只好用“焚书坑儒”这样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秦始皇)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李斯经过了无数次的政治斗争历练,可以说久经沙场,有着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但是最终他还是败在赵高的面前,这是怎么回事呢?


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想到了李斯年轻时候说过的一句话。《史记》中记下了这件事:“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也就是说,李斯看见厕所里的老鼠,长得又瘦小又害怕人,而仓库里的老鼠,却长得肥壮而体硕。于是他叹息说,这都是因为所生活的环境不同的缘故。


李斯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努力,所以他才不断发奋,最终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而且深得秦始皇信任,也是那时候的“独相”。


但是后来,形势发生了改变,秦始皇去世了。秦始皇去世以后,李斯为了继续生活在“仓库”里,选择又一次跳槽,倒向胡亥。因为他知道,如果是扶苏当皇帝,那么,扶苏只可能让蒙恬、蒙毅兄弟当宰相,不可能用他。而胡亥身边只有一个赵高,赵高又是宦官,不可能当宰相。因此,他坚决地与赵高合谋,立胡亥为皇帝,并想办法赐死了扶苏。目的也就是想继续当宰相。


但是他千算万算,没有想到赵高不按常规出牌。赵高确实是一个宦官,但是赵高竟然也想当宰相。他一直没有把赵高当成竞争对手,但是赵高已经把他当成了竞争对手,并决定把他除​掉。而李斯就在这一种稀里糊涂的情况下,最终死在了赵高的手里。


(参考资料:《史记》等)


秦二世掌权后,英明一世的宰相李斯,是如何被赵高杀害的?

赵高在沙丘政变之后,篡改了秦始皇的遗照,之后他就被秦二世重用了。


这一刻赵高成了二世面前最红的人,他要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开始打击不服从自己的人了。


赵高手上沾满了鲜血,惹的朝中大臣个个都是战战兢兢的如履薄冰。


大臣们想联合李斯,上书二世罢免了赵高的官职。李斯很赞成,他没想到赵高竟然如此大胆。把整个朝廷搞的乌烟瘴气的。


赵高听说后害怕急了,他开始劝阻二世,及时享乐。人的这一生太短暂了,如白马过隙。


赵高跑到二世的住处上凑说道:“上朝议事这种小事情,就找几个心腹代理就可以了。到时心腹把群臣议论的结果拿到二世面前,读一下准许的就通过,不允许的就压下来。”


赵高的这一提法正好说到昏庸二世的心坎上。当皇帝是干什么的?不就是来吃喝玩乐的吗,要不当这个皇帝还有什么用。


从此,朝中很难见到了二世的身影了,所有的大小事情,都有赵高一手来处理。


代政时日已久,赵高尝到手握大权的好处。他开始迷恋这个这种生活,眼下能威胁到自己地位的只要李斯了,所以他需要想一个办法把李斯给整死。


一世英明的李斯,到死都不会想到算计他的人竟然是赵高。


李斯之所以被赵高算计而没发觉,很可能是由于他年龄比较大了,反应比较迟钝。所以,步步都落入了赵高为他量身定制的陷阱之中。


当然,李斯作为丞相,大秦国的第二号人物。不是他赵高想杀死就能杀的了的,他要假借二世的手来除掉李斯。


下面赵高的阴谋开始实施了。


有一天,赵高没安好心的找到李斯。告诉李斯,二世皇帝好久都没有上朝了,让李斯劝阻二世处理下国家大事。


这时候正好发生了陈胜吴广起义的事件。


李斯一听赵高这么说,很高兴的就答应了。但是,二世这个人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主,李斯平时也不知道他会在哪里?


赵高告诉李斯说道,这容易的很。让我来通报你给你吧,一旦我发现二世的身影我就前来通知您。


然后两人就这样商量好了。


赵高设计好的这个圈套,本就想等着李斯来往里面钻呢。没想到李斯就这么轻而易举的上当了。


那个时候只有赵高是每天都能见到二世的。因为按照约定,他是要向二世汇报事情的。


赵高看到二世有空的时候,不去通知李斯。而是每次二世和几十个美女在一起饮酒作乐的时候,赵高就开始去通知李斯了。


李斯就在这时候傻乎乎的来了,让看门的通知一声,李斯有事求见。


这时候的二世正玩的高兴呢。一听李斯来了,很不高兴。让手下转告李斯,现在自己没时间。有什么事让他改天再来汇报。


李斯这次很知趣的离开了。但是,二世不开心。他最讨厌别人在他取乐的时候来打扰他了。


隔了一些天,这时候二世一直没事做,也不见李斯来汇报事情。二世就把这个事给忘记了。


当二世又开始大摆宴席,找来几十个美女开始酩酊大醉的时候。李斯屁颠屁颠的又跑了过来,想汇报事情。


二世一听勃然大怒。这个李斯是想干什么呀,我看他越来越糊涂了。什么时候来不好,偏偏在我玩的最开心的时候来,故意给我过不去是吧。


二世让手下告诉李斯,今天也没时间,改天在来求见。


李斯也郁闷了,你天天忙忙忙的忙个毛呀,国家一半的领土都快被起义军占领了。


李斯今天是给二世杠上了。让看门的在去告诉二世,今天见不到二世,他是不会离开的。


就这样二世极其不悦的见了李斯一面。


两个人交谈了一些时间。可是什么毛用的没有,二世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李斯在二世面前开始落了一个不好的印象。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正好发生了陈胜派吴广攻打三川郡的暴乱。


赵高一看机会又来了。就去二世面前诬告李斯。说李斯的儿子李由,和起义军的头头陈胜,交情不一般。他们正在商量谋反,打算把二世这个皇位夺过来也过把当皇帝的瘾。


二世一听就火了,竟然把算盘都打到我头上来了。不收拾你们,你们还真不知道什么事天高地厚。


二世派人把丞相李斯,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都给逮捕了起来送进大牢。


冯去疾和冯劫觉得这是启齿大辱,男子汉宁死不屈,就纷纷选择自杀了。


丞相李斯没有这种名士风范,虽然七十多岁了,但是他还是很迷恋这个花花世界。即使是受辱,他也心心甘情愿。


李斯就这样被关进了大牢。但是他不甘心呀。


平白无故的说进就进来了监狱。他想上书给二世,说他即使有罪,也是反了如下几条。


李斯把自己曾经立的功劳,全部写成了罪过,想呈现给皇帝。


第一、我担任丞相之职已有三十多年,三十年前秦国的土地不过千里,士兵不过十万。我用尽浑身解数,派人带着重金游说离间各国的君臣的关系。又暗地里整顿军务,完善法令,奖励战士,收买人心。 最终帮助了秦国灭掉六国,统一了全国。这是罪过之一。


第二、秦统一全国后,我又建议扩大地盘,北上横扫匈奴,南上平定岭南。这是罪过之二。


第三、协调君臣之间的关系,让上下一心专注国事。这是罪过之三。


第四、立社稷、修宗庙以此显示君王的贤明。这是罪过之四。


第五、统一度量衡和文字,让天下的交往更加的便利起来。这是罪过之五。


第六、修公路,建亭舍,便于人民往来。这是罪过之六


第七、减轻刑罚,减少税收,让秦赢得天下民心。这是罪过之七。


我犯了如此重的罪,竟然能够幸运的活到了今天。这其中的是非功过,请陛下明察。


这七条“罪过”若是传到二世手上,二世很可能就放了李斯。


可是这个信件永远也到不了二世的手上,因为是赵高在处理这件事。


赵高拿到这封信时,像平时扔垃圾一样扔掉了。但是,他内心还是有点惧怕的。


毕竟是他蒙蔽了二世,诬陷的李斯。万一那一天,二世一高兴想重新审理李斯的案子,那就全玩完了。


为了加紧时间让李斯认罪,赵高找来自己的亲信扮作审判组的大臣来到狱中审李斯。


李斯以为他写的信皇帝看到了,是皇帝派人来调查他的案子的。就从头到尾把被人怎么诬陷他的给说了一遍。


但是,令李斯没有想到的是,他说的越多挨的板子也就越多。


无论怎么打他,李斯就是一口咬定,没有谋反的心。复审的人怒冲冲的告诉李斯,为了少吃点皮肉之苦我劝你还是认罪把。


他们直到把李斯打到昏迷过去方才罢休。


赵高找人又如此反反复复的把这个戏演了好几次。李斯已经被打了个半死,心想以后别管谁来复审,他都承认犯了谋逆之罪,再打真的就要挂掉了。


这次二世胡亥派真正的复审团过来审案子了,可是李斯不知道呀。他以为还是原来的那一般人马。


案件还没开始审,他就什么都召了,签字画押一样不少。


当赵高把李斯签字的罪状拿到二世手上时。二世还说了一句名言,多亏老师您贤明呀,要不我就被李斯给坑死了。


李斯被判了死刑,灭了三族。


当李斯和他的小儿子被押到咸阳市的刑场上的时候。他还回头给小儿子说道:“我想到了和你一起牵着黄狗,出上蔡东门去打猎的情景,可惜再也回不去了。”说完父子二人早已泪流满面。


一代权臣李斯就这样死在了赵高的手下。


历史上秦朝丞相李斯是怎么死的?

秦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是具有跨时代的意义的,能灭六国,一统天下,除了秦始皇本身的雄才伟略之外,当时在秦始皇身边出谋划策的李斯也功不可没。后来因秦国一统天下之后,李斯被任命为丞相。李斯的政治主张对当时的封建社会产生的深远的影响,从此奠定了后来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那么秦朝丞相李斯是怎么死的呢?他又为何斗不过宦官赵高呢?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李斯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实践着法家思想的。他重新受到秦王政的重用后,以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远见,辅助秦王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秦朝建立以后,李斯升任丞相。他继续辅佐秦始皇,在巩固秦朝政权,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建议秦始皇废除分封制, 实行郡县制。又提出了统一文字的建议,之后又在统一法律、货币、度量衡和车轨等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


李斯,是一个合格的丞相。在位期间不仅始终坚持郡县制、反对分封制,还参与制定法律和统一车轨、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然而,一切的功劳,都在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那一场沙丘政变中化为泡影、付诸东流。


沙丘政变,奸宦赵高说动了李斯篡改秦始皇嬴政留下的遗诏,使得嬴政的长子扶苏自杀而死,而嬴政的幼子胡亥得以继位。胡亥随同嬴政腐烂发臭的尸体返回咸阳后,即皇帝位,是为秦二世。这个秦二世是一个非常昏庸无能的主儿,平生志向便是享尽天下之福,即位后听信赵高谗言,整日躲在深宫吃喝玩乐,对于朝政则根本不搭理。


赵高早年即是胡亥的师傅,如今对胡亥来说他又有拥戴之功,赵高深得胡亥信任,大秦帝国上下几乎一切权利都掌握在了赵高手中。可以说,赵高是除了胡亥之外,沙丘政变得到好处的唯一一人。然而,玩沙丘政变的主角,却还有一个李斯。


对于李斯,赵高从心眼里想除掉他。为何?因为李斯占着丞相这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宝座。赵高对于丞相之位,觊觎已非一日。将秦二世送到深宫沉迷了玩乐享受后,赵高便着手了除掉李斯的计划。李斯虽然是以帝王之术出道的,但是,在权谋这方面他根本比不了半截男人的赵高。


赵高利用秦二世的信任,向胡亥疯狂的进李斯的谗言,又安排李斯多次在胡亥玩乐正酣的时候前去觐见,使得胡亥对李斯非常反感。最后赵高终于达成所愿,除掉了李斯,自己登上了丞相的宝座,彻彻底底的、名正言顺的掌握了大秦帝国的一切朝政。


李斯下狱后,赵高命人严刑逼供。李斯招架不住,只好按照赵高的意思承认了自己想谋反。李斯招认后,被处以腰斩之刑。在行刑之前他喊道: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矣,而心尚未寤也,而以赵高为佐,吾必见寇至咸阳,麋鹿游于朝也。这是李斯对大秦帝国未来的预言。


他说的“寇至咸阳,麋鹿游于朝”,后来都成为了现实。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曾打到咸阳边上;刘邦后来就真的到了咸阳,之后便是项羽。项羽的到来,也就实现了“麋鹿游于朝”这句话,这句话的意思也就说咸阳将会变成荒凉的废墟。


秦始皇因何而死?暗杀?哮喘?工作压力大或是主因!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在第5次巡行天下的途中。


《史记》记载甚详:“至平原津而病,始皇恶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上病益甚,乃为玺书赐公子扶苏曰:‘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在中车府令赵高行符玺事所,未授使者。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


平原津今属山东省德州市,是古黄河上重要渡口之一。沙丘位于今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大平台村南,是一个长150米,宽70米的沙丘。


▍秦始皇


秦始皇当年仅49岁,巡行途中,曾登高山、涉大河,并在海上亲自操弩,准备射杀鲛鱼(即鲨鱼,一说是鲸鱼),但鲛鱼没来,后在之罘(今山东省烟台附近),终于干掉一条。从平原津到沙丘,不过140多公里,也就是说,尚属壮年的秦始皇从发病到去世,才挺了两三天,所以历代史家对秦始皇之死充满怀疑。


比较主流的说法有两种:


其一,胡亥、赵高谋杀说。


其二,秦始皇患病说。


古人多信前者,今人多崇后说。


蒙毅为什么离开秦始皇


司马迁倾向于“谋杀说”,在《史记》中,他反复暗示胡亥、赵高有谋杀动机。


秦始皇发病时,派蒙毅“还祷山川”,蒙毅是大将军蒙恬的弟弟,与秦始皇出则同车,此时被支走,引人怀疑。但蒙毅官拜上卿,相当于丞相,胡亥、赵高不可能调动他。


蒙毅离开,因在当时,祷疾是常用治疗手段,属于《周礼·大宗伯》所记载“五礼”中的吉礼。人们患病后,常去神山祈祷。


▍成龙在影视剧《神话》中扮演的蒙毅将军勇武过人。


《史记》曾记载:“武王病……周公乃祓斋,自为质,欲代武王。”意思是周武王患病后,周公便通过斋戒,祈祷神明将病转到自己身上。这在后来成为大臣的义务:君主生病时,臣子应祈祷以身相代。


至少从春秋时起,宫廷中便有祕祝一职,负责把君主的疾病、坏运气等,转嫁到臣子身上。楚昭王曾见云如“众赤鸟,夹日以飞,三日”,便去问卜,卜官称是患病之兆,建议让祕祝转嫁到令尹(相当于丞相)、司马(军事最高长官)身上,但楚昭王认为人各有命,拒绝了这个建议。


转嫁疾病不太光彩,所以将该职位名为祕祝,祕即秘。


秦始皇死后,尸体发出臭味,随从的车都载有两筐咸鱼以掩盖。古人认为鱼掌疾病,载咸鱼可转嫁疾病,以示秦始皇还没死。


神山遍地皆有,本可就近祷疾,但秦始皇平定六国后,不愤于神山多在关外,下令取缔诸多神山名号,转给关中的山,以致关中神山占天下六成。所以蒙毅“祷山川”,必须得“还”,即回关中去,不得不离开秦始皇。


《赵正书》有两个疑问


蒙毅一走,胡亥、赵高确实有了下手机会。但随着出土文献《赵正书》被公开,其中称:“丞相臣斯、御史臣去疾昧死顿首言曰:‘今道远而诏期群臣,恐大臣之有谋,请立子胡亥为代后。’王曰:可。”证明秦始皇生前便同意胡亥为接班人,胡亥、赵高并无作案动机。


《赵正书》有两大疑问:一是


胡亥登基后,也曾巡行天下,3个月行程近1万公里,每天至少90公里,可见其勤,但经后代史家书写,胡亥被视为荒淫、残暴、懒惰的昏君。


将“谋杀说”普及化的,是郭沫若先生的《秦始皇之死》,它本是一篇小说。郭沫若曾在日本学医多年,他认为秦始皇患有癫痫症和结核性脑炎,但这两种病不会让人猝死,所以谋杀的可能性更大。


小说称胡亥、赵高在食物中下毒,令秦始皇病倒,二人又用铁钉插入秦始皇耳道,使其暴毙。因古人无解剖术,所以事后无人发现。这本是明清公案小说的常见情节,却被许多人信以为真。


秦崇法家,管理极严。据《史记》载,秦始皇去世前两年,一次去咸阳郊外的梁山宫游览,远望丞相李斯随行车马过多,很不高兴。几天后,见李斯随行车马锐减,秦始皇怀疑身边侍卫透露了消息,便将他们全部杀死。


在这样的氛围下,下毒、扎铁钉等,不太可能。


秦始皇没得哮喘病


“谋杀说”有难以回避的解释困境,但郭沫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即从疾病的角度看历史。


据《史记》载:“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


古人称鼻子为“准”,郭沫若认为“蜂准”是“马鞍鼻”,即塌鼻梁,但也有人认为是鹰钩鼻。


至于“挚鸟膺”,就是鸡胸,与小儿营养不良有关,是佝偻病的一种表现。考虑到秦始皇出身贵族,他的“挚鸟膺”可能来自家族遗传(20%—30%的鸡胸患者有家族遗传)。


对于“豺声”,则争议较大。郭沫若认为秦始皇患有支气管炎。有医学专家进一步提出,支气管炎不至于对发音造成如此大的影响,应该是哮喘,而哮喘可能引发猝死。


从史料看,历史上很多名人都是“豺声”。比如楚国皇子商臣便是“蜂目而豺声,忍人也”,晋朝的王敦也“蜂目已露,但豺声未振耳”。可见,“豺声”只是比喻,未必是一个医学指标。


春秋战国时,患病的王子会被取消君位继承权。《左传》记载:“崔成有疾而废之,而立明。”《公羊传》也明确说:“兄何以不立?有疾也。”不仅是患生理疾病的会被取消继承权,患心理疾病的也会被取消继承权。


在当时,秦国医学在诸国中最发达,人们常用“秦医”代指良医,晋国君主曾两次请秦医诊病。如果秦始皇真的体弱多病,是不可能上位的,由此看来,他的“挚鸟膺”应该不是太明显。


秦国本是医疗强国


受西方人类学研究影响,现代学者多认为中国上古史也有一个巫医不分、巫医对抗的阶段,但实证不足。在《周礼》中,巫属春官,医属天官,分野清楚。巫也负责治疗,医则分食医、疾医、疡医等。在当时,巫与医是相互配合的关系。


《周礼》表达的是治国方案,官职未必实有。从实践看,秦国是最早在制度上将巫医分开的诸侯国。


秦国设有太医令、太医丞等医职,并有泰医左府、泰医右府等医疗机构,此外还设有左礜桃支、右礜桃支、左礜桃丞、右礜桃丞等。


所谓礜桃支,礜即礜石,是一种有毒的石头,可提炼砒霜,人服用后会产生幻觉。桃支即桃枝,古人认为有驱鬼作用。可见,礜桃支是用巫治病的机构。


巫多用祝由术,即用一些特殊动作来治病。比如治疗蛇咬伤,可用“吐气”;治烧伤,可用“唾”;治疣,可用“敝帚扫”;治颓疝(男性睾丸肿胀,女性腹肿),可用“禹步”(之字形前进)。


春秋时,晋侯因梦成疾,秦派医缓去诊治,医缓诊断说:“疾不可为也,在膏之上,肓之下。”因断症准确,被晋侯赞为“良医也”。这是典籍中最早记录的一个医案。


后代晋侯患病,晋国上下束手无策,秦又派出医和,医和指出:“是谓近女室,疾如蛊。”蛊可能是指性病。


战国时,秦国又有名医医呴,曾“为宣王割痤,为(秦)惠王疗痔,皆愈。张子肿背,命呴治之,遂愈”。


秦穆公之前,秦与中原少往来,诸侯视为蛮夷,为何医术却如此发达?这可能与秦地处西周故地、继承了周代医学成果有关。


乱扔垃圾会被剁手


秦国医学发达,可能是统一六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熊建雪《关中地区周秦时期人类体制健康状况研究》,从出土骨殖看,战国时秦国人的身高明显高于西周人,寿命也有显著增长,婴儿死亡率则明显下降。在战国时期,秦国所在的关中地区死于壮年期前的人口不足40%,死于老年期的占20%,而其他国家壮年期之前的死亡率高达60%,死于老年期的仅占很少一部分。


在《睡虎地秦墓竹简》中,记录了这样的个案:某人被邻居们扭送到官府,因怀疑他患有“毒言”,即一种传染病,可通过唾液传播,在岭南一带多见。此人称自己的外祖母是“毒言”患者,曾与30多人共用过杯具,被定有罪,30多岁时被迁到其他地方。官吏召医工查验,认为某人未被传染“毒言”,便予以释放。


从这条记载中可见,秦朝已建立了严格的传染病隔离制度,基层亦设有“医工”。在《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中,明确提出,发现染疠(可能是麻风病)者,应立即送往“疠迁所”隔离。对于染疠者,可视同罪犯,甚至能“定杀”,即“生埋之”,或“杀水中”。


此外,秦特别重视环境卫生。《史记·李斯列传》记载:“商君之法,刑弃灰于道者。”即严禁乱扔垃圾。从考古看,临潼汉新丰城遗址中,在靠近居民区处,设有多处垃圾坑。不守法者可能遭“断其手”的惩罚。


有了相对完善的医疗体系,所以秦国可以持续对东方用兵。


慢病才是真凶手


秦的医学水准颇高,可秦始皇去世前,医生们为什么没发出预警呢?


从史料看,秦始皇重视保健,侍医不离左右。荆轲行刺时,侍医夏无且以药袋投荆轲,救了秦始皇一命。为长生不老,秦始皇还常年服食丹药。由此看来,以往“患病说”认为秦始皇死于中暑、佝偻病等,说服力不足。


医学学者施琪嘉认为,秦始皇很可能患有慢病,即“死亡的前几年,身患糖尿病、前列腺炎”,古代丹药多含汞,长期服用,可能造成肝中毒。


秦始皇患慢病,源于工作压力过大。“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日夜有呈”,他每日批阅的文书多达20万字。长年超负荷工作,会引发慢病。且秦始皇私生活失谨,统一天下后,取六国美女入后宫。秦始皇共有24个儿子、10个女儿,这还不算早殇的。


秦始皇13岁即位,22岁才亲政。司马迁说他“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意思是身在人下时,非常平易近人,得志后,便特别暴虐。因长期受压抑,秦始皇多疑、胆小、易怒。人格障碍也会引发慢病。


肝中毒有很强的隐蔽性,初期表现为食欲下降、消化功能减弱,有时腹胀、腹痛,常被误认为是劳累所致。


秦始皇一生决策失误均出在生命的最后5年,修骊山墓、长城、阿房宫、驰道等,动用人力达200万,加上后勤征用,动用了秦朝全部2千万人口的一半。这些决策失误可能与病情加深、引发性格变化有关。


秦始皇最后一次出巡长达9个月,行程近万里,是历次出巡中最长的一次,加上去世前正值炎夏,秦始皇的病情突然发作,最终暴毙。(责编:沈沣)


(本文参考了马临漪先生的《秦始皇死因探析》和杨勇先生的《战国秦汉医疗研究》,特此声明并鸣谢)




编辑:杨昌平


流程编辑:吴越


秦国丞相李斯为啥被“腰斩”了?

我们知道,强大的秦帝国没有撑过二代去,很快就在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烧起来的的峰火中灭亡了。除了秦二世胡亥的享受人生的态度外,秦国权力枢驱部分出了问题是秦国速亡的主要原因,其中最典型的事件就是丞相李斯的死。我们不用去考虑李斯是如何获罪的,权力欲旺盛的赵高怎么可能让知道自己底细(他们两个一起策划了秦二世胡亥篡位这件事)的李斯长期把控朝政呢,于是,李斯很快就进获界入狱了。



(经国大才李斯)


秦国的刑罚是严苛的,廷尉是折磨人的地方,很多人忍受不了严刑拷打死掉了,一些人死不认罪被打死了,李斯是个重点犯人,他不断地受到赵高的特别待遇,《资治通鉴》载:


赵高治斯,榜掠千余,不胜痛,自诬服。


赵高惩治李斯,笞打他一千余板(或者是鞭),李斯不堪忍受苦痛,含冤认罪。那明明没罪的李斯为什么要认罪而不宁死不屈呢?他想通过奏折获得一次辩解的机会,他对于秦帝国,功劳太大了。我们可以通过李斯在监狱中给秦二世写的奏折里看出李斯对于秦帝国的个人功迹:


“臣为丞相治民,三十馀年矣。逮秦地之狭隘,不过千里,兵数十万。臣尽薄材,阴行谋臣,资之金玉,使游说诸侯;阴修甲兵,饬政教,官斗士,尊功臣;故终以胁韩,弱魏,破燕、赵,夷齐、楚,卒兼六国,虏其王,立秦为天下。又北逐胡、貉,南定百越,以见秦之强。更克画,平斗斛、度量、文章,布之天下,以树秦之名。此皆臣之罪也,臣当死久矣!上幸尽其能力,乃得至今。愿陛下察之!”



(李斯和《谏逐客书》)


“我李斯任丞相治理百姓,已经三十多年了。赶上当初秦国疆土狭小,方圆不过千里,士兵仅数十万的时代。我竭尽自己微薄的才能,暗地里派遣谋臣(其实就是间谍),供给他们金玉珍宝,让他们去游说诸侯,同时暗中整顿武装,整治政令、教化崐,擢升敢战善斗的将士,尊崇有功之臣。故而终于能以此胁迫韩国,削弱魏国,击破燕国、赵国,铲平齐国、楚国,最终兼并六国,俘获了它们的国君,拥立秦王为天子。接着又在北方驱逐胡人、貉人,在南方戡定百越部族,以显扬秦王朝的强大。并改革文字,统一度量衡和制度,颁布于天下,以树立秦王朝的威名。如果这些都是我的罪状啊,早就应当被处死了!只是由于皇上希望我竭尽所能,才得以活到今日。故望陛下明察!”


其实,这些并不是李斯所有的功劳,其他还有,显然,李斯算得上开国元勋,甚至用个名词,叫“国之柱石”一点不为过。



(影视剧里的赵高)


李斯是个人才,他对于秦国的贡献非常巨大!但是赵高收到这份奏折后:书上,赵高使吏弃去不奏,曰:“囚安得上书!”直接不上奏,一个囚犯哪有上奏的权利!这样的秦国,还是四面农民起义的战火烧得很旺的秦国,秦国怎能不亡。这次上奏,李斯并没有获得机会跟秦二世说上话,反倒让赵高又发现了自己对事态控制的漏洞,于是赵高又想办法:


赵高使其客十馀辈诈为御史、谒者、侍中,更往覆讯斯,斯更以其实对,辄使人复榜之。后二世使人验斯,斯以为如前,终不敢更言。辞服,奏当上。二世喜曰:“微赵君,几为丞相所卖!”及二世所使案三川守由者至,则楚兵已击杀之。使者来,会丞相下吏,高皆妄为反辞以相傅会,遂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



(腰斩示意图)


赵高派他的门客十多人假充御史、谒者、侍中,轮番审讯李斯,李斯则翻供以实情对答(说自己没有谋反),于是赵高就让人再行拷打他。后来二世真的派人去验证李斯的供词时,李斯(已经没办法辨别真假,)以为还与以前一样,(害怕再挨打)便不敢更改口供,在供词上承认了自己的罪状。判决书呈上去后,二世高兴地说:“如果没有赵君,我几乎就被丞相出卖了!”待二世派出去调查三川郡守李由的人抵达三川时,楚军已经杀死了李由。使者回来,正逢李斯被交给司法官吏审问治罪,赵高即捏造了李由谋反的罪证,与李斯的罪状合在一起,于是叛处李斯五刑,在咸阳街市上腰斩。


大秦帝国的丞相,被判了五样刑罚(1、面上刺字;2、削鼻;3、砍双脚脚趾;4、用鞭子打死;5、斩首),最后合并执行了腰斩,就是用重斧从腰部将犯人砍作两截,死得好惨!额外的刑罚是灭三族,李斯这一支的人算是灭绝了。


(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知道,强大的秦帝国没有撑过二代去,很快就在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烧起来的的峰火中灭亡了。除了秦二世胡亥的享受人生的态度外,秦国权力枢驱部分出了问题是秦国速亡的主要原因,其中最典型的事件就是丞相李斯的死。我们不用去考虑李斯是如何获罪的,权力欲旺盛的赵高怎么可能让知道自己底细(他们两个一起策划了秦二世胡亥篡位这件事)的李斯长期把控朝政呢,于是,李斯很快就进获界入狱了。



(经国大才李斯)


秦国的刑罚是严苛的,廷尉是折磨人的地方,很多人忍受不了严刑拷打死掉了,一些人死不认罪被打死了,李斯是个重点犯人,他不断地受到赵高的特别待遇,《资治通鉴》载:


赵高治斯,榜掠千余,不胜痛,自诬服。


赵高惩治李斯,笞打他一千余板(或者是鞭),李斯不堪忍受苦痛,含冤认罪。那明明没罪的李斯为什么要认罪而不宁死不屈呢?他想通过奏折获得一次辩解的机会,他对于秦帝国,功劳太大了。我们可以通过李斯在监狱中给秦二世写的奏折里看出李斯对于秦帝国的个人功迹:


“臣为丞相治民,三十馀年矣。逮秦地之狭隘,不过千里,兵数十万。臣尽薄材,阴行谋臣,资之金玉,使游说诸侯;阴修甲兵,饬政教,官斗士,尊功臣;故终以胁韩,弱魏,破燕、赵,夷齐、楚,卒兼六国,虏其王,立秦为天下。又北逐胡、貉,南定百越,以见秦之强。更克画,平斗斛、度量、文章,布之天下,以树秦之名。此皆臣之罪也,臣当死久矣!上幸尽其能力,乃得至今。愿陛下察之!”



(李斯和《谏逐客书》)


“我李斯任丞相治理百姓,已经三十多年了。赶上当初秦国疆土狭小,方圆不过千里,士兵仅数十万的时代。我竭尽自己微薄的才能,暗地里派遣谋臣(其实就是间谍),供给他们金玉珍宝,让他们去游说诸侯,同时暗中整顿武装,整治政令、教化崐,擢升敢战善斗的将士,尊崇有功之臣。故而终于能以此胁迫韩国,削弱魏国,击破燕国、赵国,铲平齐国、楚国,最终兼并六国,俘获了它们的国君,拥立秦王为天子。接着又在北方驱逐胡人、貉人,在南方戡定百越部族,以显扬秦王朝的强大。并改革文字,统一度量衡和制度,颁布于天下,以树立秦王朝的威名。如果这些都是我的罪状啊,早就应当被处死了!只是由于皇上希望我竭尽所能,才得以活到今日。故望陛下明察!”


其实,这些并不是李斯所有的功劳,其他还有,显然,李斯算得上开国元勋,甚至用个名词,叫“国之柱石”一点不为过。



(影视剧里的赵高)


李斯是个人才,他对于秦国的贡献非常巨大!但是赵高收到这份奏折后:书上,赵高使吏弃去不奏,曰:“囚安得上书!”直接不上奏,一个囚犯哪有上奏的权利!这样的秦国,还是四面农民起义的战火烧得很旺的秦国,秦国怎能不亡。这次上奏,李斯并没有获得机会跟秦二世说上话,反倒让赵高又发现了自己对事态控制的漏洞,于是赵高又想办法:


赵高使其客十馀辈诈为御史、谒者、侍中,更往覆讯斯,斯更以其实对,辄使人复榜之。后二世使人验斯,斯以为如前,终不敢更言。辞服,奏当上。二世喜曰:“微赵君,几为丞相所卖!”及二世所使案三川守由者至,则楚兵已击杀之。使者来,会丞相下吏,高皆妄为反辞以相傅会,遂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



(腰斩示意图)


赵高派他的门客十多人假充御史、谒者、侍中,轮番审讯李斯,李斯则翻供以实情对答(说自己没有谋反),于是赵高就让人再行拷打他。后来二世真的派人去验证李斯的供词时,李斯(已经没办法辨别真假,)以为还与以前一样,(害怕再挨打)便不敢更改口供,在供词上承认了自己的罪状。判决书呈上去后,二世高兴地说:“如果没有赵君,我几乎就被丞相出卖了!”待二世派出去调查三川郡守李由的人抵达三川时,楚军已经杀死了李由。使者回来,正逢李斯被交给司法官吏审问治罪,赵高即捏造了李由谋反的罪证,与李斯的罪状合在一起,于是叛处李斯五刑,在咸阳街市上腰斩。


大秦帝国的丞相,被判了五样刑罚(1、面上刺字;2、削鼻;3、砍双脚脚趾;4、用鞭子打死;5、斩首),最后合并执行了腰斩,就是用重斧从腰部将犯人砍作两截,死得好惨!额外的刑罚是灭三族,李斯这一支的人算是灭绝了。


(图片来自网络)


:
【本文标题和链接】李斯为何死(李斯之死的真实原因) http://www.hzhe123.cn//n/150707.html 页面最新缓存时间: 2024年07月0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