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公权的书法特点是什么?(柳公权书法有什么特点?)

来源:小高教学网 作者:本站 时间:2023-05-15 03:00:02 阅读次数:0

近期不少网友都在问:柳公权的书法特点是什么?(柳公权书法有什么特点?),小编也是查阅很多资料,整理了一些相关方面的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17993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45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目录:

柳公权的行书,为何更受推崇?

柳公权除《玄秘塔碑》享有盛名外,其楷书之最精者当首推《神策军碑》。再从柳公权的行书帖刻来看,其流传有绪而能见到的很少,一般以《兰亭诗》最为出名。


《兰亭诗》是柳公权所书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人在浙江绍兴兰亭集会时与会者所赋的37首诗及诗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宋《宣和书谱》中著录,明代曾刻入《戏鸿堂帖》,后入清乾隆内府,为《兰亭八柱帖》之第四柱。


董其昌乾隆很推崇柳公权《兰亭诗帖》,认为从此帖可以学入正统的刷写法。


此帖笔力遒逸,郁勃顿挫;结字意态烂漫,每于险中生态;而枯润纤秾掩映相发,干笔、湿墨多韵趣。锋劲处如剑光凛冽,游丝细笔亦似铁铸钢浇,中间杂以小楷,“似无意发之,绝得晋人心印”。王世贞说:“骤见之恍然若未识,久看愈妙”,“乍看之亦似有一二俗笔,而久之则俗者入眼作妩矣。”


附录:


(明)莫是龙 跋柳公权《兰亭诗》


正自不敢与逸少抗衡耳。然此书每于险中生态,枯润纤秾掩映相发,岂后世所能仿佛者耶。





学柳体书法,这3个特点,必须要牢记

学习柳体书法,不少朋友从第一眼爱上柳体字开始,逐渐学习,逐渐进步。柳体的基本功,可以说在于笔画的书写上,结构固然重要,但即便结构再好,笔画掌握不好,柳体也写不出感觉。


写柳体的时候,很多书法朋友总是发现,不管怎么写,总是缺少点味道,好像没有柳公权笔下的字险峻。学柳体书法,3个特点做不到,永远写不好!




1、运笔痕迹明显。


柳体书法,每一个笔画,运笔的痕迹,都已经体现在每一个笔画中。有很多关于柳体如何运笔的方法,有些书友赞同,有些书友觉得多余。


事实上,哪些相对来说比较复杂一点的运笔方法,更为精确;直接写出的笔画,也能形似,但需要长时间的摸索。但不管如何,运笔痕迹,要体现出来。该顿笔的时候,一定要顿笔,该出挑的时候,毫不手软。




2、细节处理干净。


写柳体字,最怕细节处理不干净。每一笔,都不会拖泥带水,柳体字斩钉截铁、干净利落,收笔、起笔,没有毛刺、没有涂涂抹抹,一气呵成!


当然,正是这种原因,初学书法的朋友,由于腕力不足,控笔能力弱,写柳体字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努力一段时间,柳体字进步还是很快的,要有信心。


3、粗细变化含蓄,但一定要体现。


柳体不像其他字体,更不像其他艺术字,笔画的粗细变化,并不是特别夸张。有些笔画,起笔运笔收笔,三部分的粗细都在变化,但变化不明显。


如果审帖不细致,很容易把这些忽略了。但只要忽略了这些变化,就会把柳体的灵动写丢,再也没有美感。


书法史上的颜筋柳骨指的是何人的书法风格?筋骨的含义是什么?

是什么:颜筋柳骨的释义

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和柳公权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位比较重要的书法家,他们的书法被后世的人称之为颜筋柳骨。这个称谓最早来自于宋代范仲淹的《祭石学士文》:


“曼卿之笔,颜筋柳骨。”


而颜筋柳骨的意思就是说颜真卿的书法笔画里面蕴含着“筋”,而柳公权的书法法里面是蕴含着“骨”。


或许我们会对这个称呼感到疑惑,为什么古代的书法家常常用人身体上的部位来去描述书法家的书写风格呢?


为什么:汉字与人体的类比隐喻

实际上这并不是范仲淹一人在这样谈,宋代的苏轼在《论书》中提出:


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缺一,不为成书 。


苏轼谈到的“神、气、骨、肉、血”这五样东西,实际上都和人的身体有密切的关联。从上述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书法家、艺术家有意的将书写汉字的行为与人的身体部位联系起来。


近代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说:


书若人然,须备筋骨血肉,血浓骨老,筋藏肉莹,加之姿态奇逸,可谓美矣。


实际上,这种说法有着非常深的来历,古代的书法家认为,一个人写的字就和他这个人一样,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字如其人。


汉代扬雄曾经说过:


书,心画也。


意思就是说我们的书法其实就是我们心理状态的一种反应。


而清代的刘熙载更是在《书概》中坦言:


故书也者,心学也;写字者,写志也。


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书尚青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不然,书虽幸免薄浊,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


实际上说的和前面我们阐述的内容是一个道理。因此,一个人的书法水平也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他这个人的性格,以及他的性情是怎么样的。


所以也就有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古代书法家用人的身体部位来去描述人的书法风格和书法状态的现象。


怎么样:好的书法必须筋骨皆有

搞清楚了这一点之后,我们再回过头来看颜真卿和柳公权书法。颜筋柳骨这个称谓,实际上是突出了他们书法中比较具有特色的地方,颜真卿的书法特点就是他的笔画较为肥硕,显示出了他的“筋力”比较的厚重。


而柳公权的书法比较瘦硬,显示出来他的骨力比较外露,但是这是不是说颜真卿和柳公权他们的书法仅仅只是含有“骨”,或者说仅仅只是含有“筋”呢?实际上并不是这样。


清代王淑在《论书滕语》中说:


作字如人,然筋骨血肉,精神气脉,八者备而后可为人,阕其一行尸耳。


因此,一个人的书法,必须是筋骨相匹配,相搭配而形成的,不可能只是含有“筋”而没有“骨”,或者与之相反的情况。如果缺少了其中一个(阕其一),写的书法就如同行尸走肉。


因此,一个人的书法必须具备筋骨两个要素,才能够称之为书法,缺少了任何一种特质之后,都很难称得上是比较好的书法。


而之所以后世只是看到了颜真卿书法中的“筋”,是因为颜真卿把他的骨包裹在了筋之内,他的骨没有外露,只是显得比较厚重而已,并不是说他没有骨。


唐代徐浩在《论书》中认为:


初学之际,宜先筋骨,筋骨不立,肉何所附。


如果一个人的书法没有骨,那么它的基本骨架也就不能够建立,那么他的书法就会绵软无力,失去精神,这是不可想象的。而柳公权的书法也不能仅仅只存在骨,因为有骨无筋则会显得他的书法僵硬,但实际上我们看到柳公权的书法给人一种非常灵活而且俊朗的感觉,没有筋是不可以想象的。没有筋,那么他的书法只是一堆不能联系起来的松散笔画。


因此,无论是颜真卿还是柳公权,他们的书法都是筋骨兼备的。


结语:从笔法层面理解颜筋柳骨

如果说颜真卿是将筋骨藏之于血肉的,那么柳公权的书法,则是将筋骨完全暴露。


如果说的恐怖一点,柳公权的字就是颜真卿的字被解剖之后,露出关节、筋骨的状态。


所以我们看柳公权的书法,笔笔瘦硬,笔画两边的自己,如钢铁一般坚硬锋利,而且笔画与笔画之间的连接处常常以“关节”作为支撑。这个关节,本身并不是藏之于内的,而是显露于外的。柳公权的骨,更多的是将中锋发挥到极致,而且尽可能的减少偏锋用笔。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欢迎你与我一同进行讨论,坚持对书法与艺术的严肃思考。


参考书目及推荐阅读:

宋代 范仲淹 《祭石学士文》


宋代 苏 轼 《论书》


近代 康有为 《广艺舟双楫》


清代 刘熙载 《书概》


清代 王淑 《论书滕语》


唐代 徐浩 《论书》


怎样评价米芾的书法?他的书法有什么特点?

要想深入了解一位书法家的艺术成就,那么就一定要在灵魂上与他交流,当然这种交流是建立在通过后世的文字记载、书法作品等熟悉的基础上,在内心建立起一个有血有肉的艺术家形象,在内心深处与他进行交谈,进行了解,这是了解一位距离遥远的古人最好的方式。


关于米芾的记载,实际上并不是很多。而且主要是以传录奇闻异事为主,很少有对米芾的书法特色进行详细的论述。


一、痴——宋史中的米芾


米芾活到49岁便驾鹤西去了。在元朝人编写的宋史中,米芾是一位对书法“痴”情不已的人物。尤其是对待前人的书画作品,他常常是力求得到手,不管用什么手段,骗也好,抢也罢,总之一定要拿到手。


米芾才学高,所以经常接触到一些古人墨迹画作,所以经常有人找他来鉴赏、鉴定书画作品,想以此来看看到底是不是真迹。但是往往经过米芾手中的书法、绘画作品,米芾都不会再还给原主。他往往要找各种理由留在家中,甚至他可以模仿原作,临摹出几乎一模一样的书画作品,然后常常拿着这个赝品去交还原主。而这些原主一般都看不出来。


这虽然从侧面可以显示出米芾这个人艺术素养、水平的高妙,但是同样也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为了结果不择手段的人,几乎是无所不用其极,更体现除了他的痴情,对于丹青翰墨的一片痴迷。


二、怪——拜石作兄


《宋史》中记载米芾另外一桩比较有趣的事情是他曾经认石头作为兄弟。


原文如是说:


而好洁成癖,至不与人同巾器。所为谲异,时有可传笑者。无为州治有巨石,状奇丑,芾见大喜曰:"此足以当吾拜!"具衣冠拜之,呼之为兄。

这段话基本上是在谈米芾的性情,说他有洁癖,不肯与别人共用器具。说到这里还有一个典故,米芾从曾经有一位朋友,曾经看到米芾家里有一个砚台,十分喜欢,想要搞到手,于是故意借故央求他拿出来观看、玩赏,趁他不注意,故意弄脏砚台,果然,米芾再也不想要那个砚台了,就赶紧扔给朋友了。


当然有时候,米芾对待器物的态度也不尽相同。比如他就曾经和宋徽宗开玩笑,宋徽宗也曾经拿出一个好砚台,与米芾一起把玩,结果有时候米芾告辞的时候,拿起砚台接着就说:这个砚台臣已经用过玷污完了,不如臣就直接拿走吧。


接着,他拿着砚台就往外跑,皇帝也没办法,只得任由他这样。


说回他拜顽石为兄弟这件事情,他曾经在无为州看到一块非常巨大、丑陋的石头,他看到后非常高兴,认为这块石头值得他拜谢,于是整理好衣冠,与石头结交为兄弟。


这当然是非常荒谬的事情,但是米芾这些荒诞行为的背后,实际上展现了一个艺术家难以被人理解的痛苦。


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有一位当时的人,像伯牙、钟子期那样,彼此了解对方,称呼米芾为知己的话,那么米芾何苦要去拜一块不会说话的石头为知己兄弟呢?


可能,这样的解释有些牵强,但是对于一位真正的伟大的艺术家来说,这种孤独感、寂寞感是时常伴随他们的,而且也是他们得以超越自身的局限,达到艺术创作极限水平的重要方式。


所谓“高处不胜寒”,即是此道理。要想抵达高处,就要承受高度带来的孤寒、寂寞。大概米芾从这块奇石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看到了自己不被世人理解的苦楚,就好像拿石头上为人耻笑的“丑陋”之态一样,是有相通之处的。


所以,如果从这个意义上在来理解米芾,他拜一位顽石为兄弟、至亲,又有什么可以被世人耻笑的地方的呢?


三、迷——米芾的书法逻辑


上面我们主要是着眼于正史记载中的米芾,下面我们可以看一看书法理论中米芾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米芾最为著名的书法论著就是《海岳名言》了。实际上他都不能称之为一本书,而是十几个碎豆腐文章的合辑,里面虽然篇幅不是很长,但是却爆了很多“猛料”,信息量很大。


在这篇文章中,米芾几乎把前代以及当今(也就是他生活的宋朝)所有的书法家给骂了一遍,且不说褚遂良、蔡襄、沈辽、黄庭坚、苏轼、蔡京、蔡卞之流,就算是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这样的书法家也不入他的法眼,要么是书法写的太俗(颜真卿),要么是写的不合规矩,破坏古法(欧阳询、柳公权)。


如果我们这样简单的来理解米芾,大概会认为他是一个狂妄之徒,只不过是为了逞一时口舌之快,想要扬名于后世罢了。


虽然我们说像米芾这样的论调当然是不可取的,但是其真正原因并不在于它道德上的水平、修养如何,而是他从内心中真心相信一套逻辑,正是这套逻辑让他相信这些书法家是不可取的。


如果我们要想证明米芾是错的,就要先证明这套逻辑是行不通的。这样才能谈得上真正认识米芾。


实际上米芾的逻辑也很简单,在《海岳名言》中,米芾唯一赞赏的人就是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即便是有对其他书法家的赞赏,也通常是着眼于这位书法家的书法继承了王羲之、王献之书法的神韵,称得上是“魏晋风骨”的再现。


所以这就可以看出米芾评价、取舍一位书法家的标准就是以二王为标杆,凡是不符合二王法度的,就是不好的书法,凡是符合二王书法标准的书法就是好书法。


所以,米芾除了“痴”、“怪”这两个特点之外,还有“迷”。这个“迷”不是说他着迷于书法,而是说他只痴心于二王书法,只迷二王。迷,一般都是有误入歧途,带有贬义的意思,这里之所以说米芾是“迷”的,实际上也是说他的观点有一定的偏颇的。


比较讽刺的是,米芾的书法也并不完全合乎二王法度,如果他只是学习二王,写的和二王一模一样,也就不可能有米芾书法传世了。


四、奇——米芾的书法特色


米芾的书法特色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奇。这个“奇”表现在三个方面,笔法奇,结构奇,章法奇。


米芾的笔法变化多端,能够继承魏晋书法的笔法精髓,但是同时又能创新,不拘泥于古法,自出新意,从起笔,行笔到收笔都非常变幻莫测,初看觉得奇怪,但是细看便可知道法度出处。


在结构上,米芾喜欢以斜取正,不管是整体趋势还是某一个笔画,都是如此。米芾结体犹如山脉上一块奇石,因此非常险怪、奇异,就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在章法上,米芾错落有致,不拘一格,给书法的章法格式创立了一种新的内容。


柳公权的字究竟好在哪?


他是晚唐时期善于吸取和善于创造的大书法家,


他的楷书继承了二王和初唐各家的传统,


又重点吸取了颜体和欧体的特点,


经过创造后写出了新的风貌:


其字清劲峻拔,结构谨严,


疏朗开阔,清秀方整。


他就是柳公权。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汉族,


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


唐朝中期著名书法家、诗人,


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


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


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


并称"楷书四大家"。


尤其出名的有:


《玄秘塔碑》、《神策军碑》、《金刚经》、


《九疑山赋》、《陆士衡演连珠》等。


这些名帖都是学习“柳体”的好范本。




1




《玄秘塔碑》












《玄秘塔碑》简称《大达法师玄秘塔碑》,


唐裴休撰文,柳公权书并篆额。


因体势劲媚,骨力遒劲,结构严谨,字体清秀,


有"柳骨"之称。


碑额篆字排三行,每行四字,共十二字。


碑正文楷书28 行,满行54字,总(1302)字。


《玄秘塔碑》立于唐会昌元年 (公元841年)十二月,


现藏陕西西安碑林,


虽历经千年,字画仍清晰完好。




刘熙载《艺概》谓:


"柳书《玄秘塔》出自颜真卿《郭家庙》",


王世贞云:


"柳法遒媚劲健,与颜司徒媲美"。


《玄秘塔》是柳公权六十四岁时所书。


王澍《虚舟题跋》说此书是"诚悬极矜练之作"。


《玄秘塔》结字的特点主要是内敛外拓,


这种结字容易紧密,挺劲;


运笔健劲舒展,干净利落,四面周到,


有自己独特的面目。




2




《神策军碑》












《神策军碑》


全称《皇帝巡幸左神策军纪圣德碑》,


唐武宗会昌三年(公元843年)立于皇宫禁地,


碑石大小不明,崔铉撰文,柳公权书。


碑文记录了回鹘汗国灭亡及安辑没斯来降等事,


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此碑由翰林学士承旨崔铉撰文,


集贤院学士判院事柳公权书写,


更增添了此碑的艺术价值。


柳公权书写的碑文,其书法结构严整,


充分体现了"柳体"楷书


骨骼开张、平稳匀称的特点,


加之此碑刻工精良,拓本与真迹无异,


故后世奉为柳书代表作。


"神策军"是唐晚期的主要禁军,


到会昌三年时,早已为宦官掌握。


此时唐武宗李炎即位不久,为向宦官示好,


便巡行左神策军,


宦官仇士良也从而请求建立颂圣德碑以回应,


于是便有了这《神策军碑》。


碑文中因为记录了回鹘汗国灭亡


及安抚降于唐朝的回鹘首领嗢没斯等史实,


而成为后世学者研究唐代边疆关系的重要史料。




3




《金刚经》












《金刚经》刻于唐长庆四年(824)四月,


系柳公权四十七岁时所作,


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金刚经》刻为横石,共十二块,


每行十一字,原石毁于宋代。


1908年在敦煌石窟发现唐拓孤本,


一字未损,极为稀罕,是敦煌文献中的稀世珍宝。


这样的稀世国宝被法国人希伯和取往国外,


现藏法国国家图书馆。


国内上海有正書局、文明書局、中華書局、


文物出版社等均有影印本。


可谓一印再印,风行与世。




目前网络上流行的柳公权书《金刚经》唐拓本


都是这些影印本的翻版。


此碑为柳公权早期作品,


字不大但用笔灵巧劲健,柳体的特征概括为:


精于点画、谨于间架、法度森严而富庙堂气象。


于此碑可见一斑。




4




《九疑山赋》






















柳公权小楷《九疑山赋》拓本,写于公元841年,


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该拓本全本12页、计601字,


其创作年代比现已发现的《玄秘塔碑》、


《神策军碑》等柳公权的代表作略晚,


但无论从结构还是点画上,


都显得更加严谨、精到,


从该拓本的书法风格和用笔方法上看,


与《玄秘塔碑》、《神策军碑》极其相似,


因此被认定为是柳公权真迹。




《九疑山赋》最可贵的是:


柳公权在其作品最鼎盛时期所书,


《九疑山赋》通篇601字,


字字用笔一丝不苟,肥瘦得中,


血肉俱美,可以说是无笔不妙。


《九疑山赋》,书坛瑰宝,镌刻精微,字迹清晰。




5




《陆士衡演连珠》












《陆士衡演连珠》,


是我国古代文体的一种,


是一种小型假喻说理的骈俪文。


西晋文学家陆机所写《演连珠》五十首,


思能入巧、推理严密、比喻精妙,


堪称连珠体之代表作。


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


在字的特色上,


初学王羲之,后师颜真卿,以瘦劲著称,


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


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


也由于他作品独到的特色,


因此,柳公权的书法有“柳体”之称。


看到这里,


柳公权的字究竟好在哪里?


大概无人不晓了吧!





他是晚唐时期善于吸取和善于创造的大书法家,


他的楷书继承了二王和初唐各家的传统,


又重点吸取了颜体和欧体的特点,


经过创造后写出了新的风貌:


其字清劲峻拔,结构谨严,


疏朗开阔,清秀方整。


他就是柳公权。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汉族,


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


唐朝中期著名书法家、诗人,


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


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


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


并称"楷书四大家"。


尤其出名的有:


《玄秘塔碑》、《神策军碑》、《金刚经》、


《九疑山赋》、《陆士衡演连珠》等。


这些名帖都是学习“柳体”的好范本。




1




《玄秘塔碑》












《玄秘塔碑》简称《大达法师玄秘塔碑》,


唐裴休撰文,柳公权书并篆额。


因体势劲媚,骨力遒劲,结构严谨,字体清秀,


有"柳骨"之称。


碑额篆字排三行,每行四字,共十二字。


碑正文楷书28 行,满行54字,总(1302)字。


《玄秘塔碑》立于唐会昌元年 (公元841年)十二月,


现藏陕西西安碑林,


虽历经千年,字画仍清晰完好。




刘熙载《艺概》谓:


"柳书《玄秘塔》出自颜真卿《郭家庙》",


王世贞云:


"柳法遒媚劲健,与颜司徒媲美"。


《玄秘塔》是柳公权六十四岁时所书。


王澍《虚舟题跋》说此书是"诚悬极矜练之作"。


《玄秘塔》结字的特点主要是内敛外拓,


这种结字容易紧密,挺劲;


运笔健劲舒展,干净利落,四面周到,


有自己独特的面目。




2




《神策军碑》












《神策军碑》


全称《皇帝巡幸左神策军纪圣德碑》,


唐武宗会昌三年(公元843年)立于皇宫禁地,


碑石大小不明,崔铉撰文,柳公权书。


碑文记录了回鹘汗国灭亡及安辑没斯来降等事,


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此碑由翰林学士承旨崔铉撰文,


集贤院学士判院事柳公权书写,


更增添了此碑的艺术价值。


柳公权书写的碑文,其书法结构严整,


充分体现了"柳体"楷书


骨骼开张、平稳匀称的特点,


加之此碑刻工精良,拓本与真迹无异,


故后世奉为柳书代表作。


"神策军"是唐晚期的主要禁军,


到会昌三年时,早已为宦官掌握。


此时唐武宗李炎即位不久,为向宦官示好,


便巡行左神策军,


宦官仇士良也从而请求建立颂圣德碑以回应,


于是便有了这《神策军碑》。


碑文中因为记录了回鹘汗国灭亡


及安抚降于唐朝的回鹘首领嗢没斯等史实,


而成为后世学者研究唐代边疆关系的重要史料。




3




《金刚经》












《金刚经》刻于唐长庆四年(824)四月,


系柳公权四十七岁时所作,


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金刚经》刻为横石,共十二块,


每行十一字,原石毁于宋代。


1908年在敦煌石窟发现唐拓孤本,


一字未损,极为稀罕,是敦煌文献中的稀世珍宝。


这样的稀世国宝被法国人希伯和取往国外,


现藏法国国家图书馆。


国内上海有正書局、文明書局、中華書局、


文物出版社等均有影印本。


可谓一印再印,风行与世。




目前网络上流行的柳公权书《金刚经》唐拓本


都是这些影印本的翻版。


此碑为柳公权早期作品,


字不大但用笔灵巧劲健,柳体的特征概括为:


精于点画、谨于间架、法度森严而富庙堂气象。


于此碑可见一斑。




4




《九疑山赋》






















柳公权小楷《九疑山赋》拓本,写于公元841年,


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该拓本全本12页、计601字,


其创作年代比现已发现的《玄秘塔碑》、


《神策军碑》等柳公权的代表作略晚,


但无论从结构还是点画上,


都显得更加严谨、精到,


从该拓本的书法风格和用笔方法上看,


与《玄秘塔碑》、《神策军碑》极其相似,


因此被认定为是柳公权真迹。




《九疑山赋》最可贵的是:


柳公权在其作品最鼎盛时期所书,


《九疑山赋》通篇601字,


字字用笔一丝不苟,肥瘦得中,


血肉俱美,可以说是无笔不妙。


《九疑山赋》,书坛瑰宝,镌刻精微,字迹清晰。




5




《陆士衡演连珠》












《陆士衡演连珠》,


是我国古代文体的一种,


是一种小型假喻说理的骈俪文。


西晋文学家陆机所写《演连珠》五十首,


思能入巧、推理严密、比喻精妙,


堪称连珠体之代表作。


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


在字的特色上,


初学王羲之,后师颜真卿,以瘦劲著称,


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


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


也由于他作品独到的特色,


因此,柳公权的书法有“柳体”之称。


看到这里,


柳公权的字究竟好在哪里?


大概无人不晓了吧!




:
【本文标题和链接】柳公权的书法特点是什么?(柳公权书法有什么特点?) http://www.hzhe123.cn//n/150709.html 页面最新缓存时间: 2024年07月0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