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秋三传是指什么?(什么是春秋三传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来源:小高教学网 作者:本站 时间:2023-05-15 12:23:01 阅读次数:0

近期不少网友都在问:春秋三传是指什么?(什么是春秋三传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小编也是查阅很多资料,整理了一些相关方面的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12886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33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目录:

什么是“春秋三传”?

“春秋”是历史的意思。在商和西周以前,一年只分春秋二季,后来才增加冬夏而成四季。所以人们就用春秋指一年。历史是一年一年地记载的,所以引申为历史,现存的《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哀公14年(前481年)。以后人们把《春秋》所记载的这一时代,称为春秋时代。


《春秋》象大事记一样,写得十分简单,这就是所谓“微言大义”、“春秋笔法”。但是对读者来说,那是不容易领会的。所以后来就有了解说《春秋》的书:一部是《左传》,一部是《谷梁传》,一部是《公羊传》,合称“春秋三传”。“传”就是解说的意思。


《谷梁传》的


为何“春秋三传”对西汉乃至整个封建社会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何为“春秋三传”?即《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和《春秋左氏传》(下文简称《公羊传》、《谷梁传》和《左传》)。为何会出现如此之多“版本”的《春秋》?它们之间又有什么不同?又各自起到什么作用?而且相对于《春秋》的三个版本,可能更鲜为人知的是,这“三传”竟然对西汉乃至整个封建社会的政治产生了巨大影响。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春秋三传”以及背后的巨大力量。


上图_ 《春秋》即《春秋经》,又称《麟经》或《麟史》等,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


西汉时期的书荒与“春秋三传”的形成


“春秋三传”的母本都是《春秋》。相传这《春秋》是孔子对鲁国历史的记载,文笔相对简练,仅对历史事件梗概做了记录而已,因此《春秋》读起来,不但晦涩难懂,而且更让人觉得味同嚼蜡。《左传》就是基于《春秋》而丰富了历史史实的记载,不但让故事读起来更加生动,文笔也较之更加精彩。《左传》很可能成书于春秋时期,乃是“春秋三传”成书最早的著作。


由于秦始皇的焚书,大量的先秦诸家典籍被销毁,《春秋》以及《左传》亦在被销毁之列。这让西汉时期,陷入了可读之书寥寥无几的尴尬境地,出现了书荒与学术之荒。但也正因如此,给了其他先秦诸家的衍学说,腾出了极大的发挥空间。


虽说经典书籍被毁,但以口口传授的方式,还是让诸家学说得到了传承。《春秋》就是依靠口授的方式而代代相传。只是,由于口授方式容易出现理解等方面的差异,甚至有人为主观刻意解读等行为,导致《春秋》衍生出不同的研究方向的著作,其中影响力较大的就是这“春秋三传”的另外两传《公羊传》和《谷梁传》。


上图_ 《公羊传》又名《春秋公羊传》,儒家经典之一


“公羊学说”的备受推崇


西汉的建立不同于秦帝国,更不同于之前的诸侯国,再加之高祖刘邦的“特殊”出身,因此有一个根本问题困扰着西汉前几代皇帝,那就是为什么是老刘家人当皇帝,或者说这皇位怎么就应该是老刘家的?不要小看这个问题,这其实是刘汉王朝的统治者们,为国祚延续而做的一次根本性探索,这绝对是加强皇权的一次重大进步。也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西汉的前几位皇帝都竭尽全力地展现出自己睿智与勤奋的一面。


高祖时代,利用叔孙通的儒家礼仪,刘邦首先解决皇帝地位的问题,从此奠定了皇帝高高在上的人伦基础。也正是因为皇权的高高在上,在刘邦之后发生了吕后之乱的动荡局面,刘姓宗室差点被吕后屠戮殆尽,西汉王朝第一次大危机,竟然来自王朝内部。




上图_ 汉高祖 刘邦(公元前256年—前195年)


这次巨大的危机,是一次血淋淋的教训,接下来的继任者们不敢不引以为戒,因此文景时代,西汉王朝进入了无为而治的时代。都说我国封建王朝最美好的时代是北宋,但在笔者看来,文景时代才是这当之无愧的“最美好”。这一时期,由于皇帝的充分放权,不但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进步,国家达到前所未有的富足,而且文化与人文研究方面,也出现了较大进步。


文景两代帝王之所以推崇无为之治,是因为他们秉承着“只要能够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就会保证帝位稳定”之原则。但是,这并没有解决为什么皇帝“必须”得姓刘的问题,这就成了汉武帝亲政之后,急需解决的政治根本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法宝,就是这《公羊传》。


上图_ 刘彻(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即汉武帝


至于《公羊传》的来历,不难查阅,本文就不用篇幅了。《公羊传》的写作方式需要提一下,它是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以《春秋》记载的历史故事为基础,加以主观的诠释而形成的传体经本。《公羊传》强调的是,《春秋》中记录的历史故事,并不是简单的历史记录,而是意在阐释各类大道理,也就是所谓的“微言大义”。我们且不论《公羊传》微言大义的合理与否,但是这种“主观诠释”的方式,似乎就给了解决“皇帝刘姓”问题的突破口。


果然,之后《公羊传》的门人,公孙弘、董仲舒等人,利用《公羊传》的微言大义,很好地解决了“皇帝刘姓”的问题。其中心思想简述之,就是“天道使然”。尤其是在董仲舒完成了他的著作《春秋繁露》问世之后,他极力鼓吹的“大一统”和“天人合一”等思想,被汉武帝所推崇,他本人更成为当时名声大噪的哲学大师。


上图_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


谷梁学说的“崛起”


公羊学说之所以会被汉武帝所推崇,是董仲舒等人将将儒家学说宗教化,以各类不切实际的“天意”来解释各类祥瑞、灾异为基础,最终解释了命运天定。进而说明,刘氏之所以会当皇帝,乃是因为刘邦是老天的儿子,是上天特地派遣到人间,代表老天治理天下。通过如此牵强地解释,刘邦乃至刘氏子孙就成了真命天子,成了最应该当皇帝的人。


在现代人看来,这一学说完全是在愚人,但在当时一度被奉为圭臬。


然而,这类愚人学说一方面容易出现溜须拍马之徒,而另一面则最容易出现钻牛角尖的“书呆子”。宣帝时期,书呆子之中的个别人,以“天人合一”祥瑞学说为基础,通过各类灾异现象分析,竟然上书汉宣帝退位让贤。汉宣帝那是以外儒内法治国的实干家,处理这类迂腐大逆不道之人毫不手软,结果就是某些人身首异处。同时宣帝敏锐地觉察到以公羊学说为基础的“天人合一”的危险性。


上图_ 《榖梁传》即《谷梁传》,也被称作《谷梁春秋》、《春秋谷梁传》,是战国谷梁赤撰的儒家著作


由于公羊学说已经被奉为圭臬,而且成为汉王朝对外宣称的立国根本,因此汉宣帝不会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罢黜这一学说,而是扶持另一学说与之融合,消除人们脑子里不利于皇权的极端思想。在这个背景下《谷梁传》被抬上了台面。


《谷梁传》其实与《公羊传》师承一脉,而且写法上也类似,都采用问答方式,就记载事件展开评论。但是《谷梁传》相比之下,所阐述的思想更加朴实接地气,并不像《公羊传》那般以“微言大义”为借口,天马行空地强加主观意愿之观点。


利用“谷梁学说”冲击一下“公羊学说”,将那些“书呆子们”和虚无缥缈式的学术推崇,适当的往现实世界拉一拉,对于汉宣帝来说绝对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至于说汉宣帝是因为祖父,也就是汉武帝的废太子刘据推崇“谷梁学说”而受到启发,其实都是不重要的借口。


上图_ 汉宣帝刘询(前91年—前48年1月10日 ),原名刘病已,字次卿


为了给“谷梁学说”正身,也为了解决当时学术派别纷争的问题,汉宣帝特地组织召开了西汉时期最著名的文化研讨大会——石渠阁会议。关于这次会议的直接历史文献已经不存在了,只能通过其他典籍的简短记载来加以研究。但可以得知的是,谷梁学说的学者们厚积薄发,辩论中多次压倒公羊学说学者。汉宣帝顺理成章地将“谷梁学说”加入到了五经博士行列之内。


当然,面对谷梁学说的崛起和对自己的冲击,公羊学说人士并没有过多展现“视死如归”式的愤慨,而是很识相地做了妥协。这样既不会得罪皇帝,还能保住自己的“正统”地位和政治利益。这可能就是当时大部分知识分子的风骨。


上图_ 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左传》被认可的背后原因


相对于其他两传,我们今天更多学习与接触的是《左传》。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左传》以客观叙述史实为主,但还是具有较强的儒家思想特点。它强调宗法伦理,但并不掺杂主观评论。由于它“借题发挥”的名目较少,很难被别有用心之人加以利用,在西汉初期,只有例如太史公这样的史学家才会青睐《左传》,而被当权者排斥在外。


但在西汉末期,《左传》的地位却出现了反转,成为了挑战“公羊学说”的主要武器,这又是为什么呢?


上图_ 西汉 匈奴版图


原来,由于西汉学术长期被几个学说流派所占据,形成了一个个的以学术分类的板块团体,这些团体就是学阀。这些学阀大部分带走强烈的儒教特性,不容他人质疑,更不允许创新。而且为了保护政治利益,学阀之间的相互攻击诋毁,以及对其他学术的疯狂打压与排斥,这导致了,整个西汉学术水平照比先秦一落千丈。更重要的是,政治资源长期被学阀霸占,朝堂上下被搞得乌烟瘴气,越来越多的有志之士对西汉统治表现出失望与不满。


而对这种不满,表现出忧心忡忡并试图改变的代表人物,就是汉哀帝刘欣与宗室刘歆。而刘歆试图击败学阀的“武器”就是《左传》。在刘歆等人的倡导下,以及很多在野学者们对《左传》等“古文经说”的认可度不断提升,《左传》的地位也随之升高。


上图_ 刘欣(前25年-前1年8月15日),即汉哀帝


汉哀帝纵情声色英年早逝,不值一提。而刘歆本想利用王莽对于“古文经说”的支持而改变西汉的学术风气。但事实却是,刘歆的学术改革行动,最终却成了王莽篡位的“垫脚石”,甚至他本人也不自主地成为了王莽篡位的帮凶。当王莽的新朝政权失败之时,刘歆无奈之下选择了自杀。


虽然这次对于儒教学阀的冲击以失败告终,但是毕竟是开了一个头。而汉代的学术之争,东汉时期继续上演。





参考资料:


【1】《中央帝国的哲学密码》 郭建龙/著 鹭江出版社出版发行


【2】《春秋三传》《汉书》等历史古籍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


公共基础知识:春秋三传简介

在辅警招聘备考过程中,经常会涉及到对古代文学的考察,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下常见的一个知识点:春秋三传。


《春秋三传》是《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的合称,均为对孔子所著《春秋》的注释,《春秋》经文言简义深,如无注释,则无法理解。目前可考的仅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注意区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原名《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左传》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它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史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


《公羊传》也叫称《春秋公羊传》、《公羊春秋》,是专门解释《春秋》的一部典籍,其起止年代与《春秋》一致,其释史十分简略,而着重阐释《春秋》所谓的“微言大义”,用问答的方式解进行解读。其


《谷梁传》又称《谷梁春秋》、《春秋谷梁传》。是为《春秋》作注解的儒家经典。《谷梁传》强调必须尊重君王的权威,但不限制王权;君臣各有职分,各有行为准则;主张必须严格对待贵贱尊卑之别,同时希望君王要注意自己的行为。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关于春秋三传的相关知识。下面我们来做几道题加以巩固。


【试题演练】


1. 春秋三传不包括 。


A.《左传》


B.《公羊传》


C.《论语》


D.《谷梁传》


【答案】C。解析:《春秋三传》是《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的合称,均为对孔子所著《春秋》的注释。《论语》为孔子逝后弟子根据生平所述,成书的语录体著作。故本题答案为C。


2.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是 。


A.《史记》


B.《春秋》


C.《左传》


D.《尚书》


【答案】C。解析:《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原名《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对简略;《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古典散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故本题答案为C。



青海省考试信息_2022青海公务员考试信息_事业单位考试信息_青海中公教育官网


《左传》最经典的八句话,最好能背下来

《左传》,是以故事的形式说历史典故的编年体史书,与《谷梁传》、《公羊传》并称“春秋三传”。


书中语录经典、富含哲理与智慧,为儒家重要经典。


其中最经典的八句话,最好能够背下来。


  •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译文:最上等的,是以德行立身;其次是建立功业;再就是创学立说。如此即便是过了很久,也不会被废除和摈弃,这就叫做不朽。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作为中国人衡量人生价值的最高尺度,历史上能够达到的人寥寥无几。


值得注意的是,在“立德、立功、立言”这“三不朽”中,“立德”被排在了首位。


天空覆盖江海,是因其无垠;大地孕生万物,是因其广袤;而人能和平丰盛,却是因为厚德。


无论做人做事,应德字为先。只有能力而没有人品的人,最终将难逃被时代抛弃的命运。


“无德而禄,殃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没有道德而得到的功名利禄,早晚都是祸殃。


要享受福德,先要修好自己的德行。


  • 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译文:我常听说,忠诚善良可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用权威可以压制、防止怨恨。


人之相交,重在忠诚和善良。心诚意善,方能消除隔膜和怨憎;如果蛮横跋扈、仗势欺人,单靠权威气盛,非但不能阻止别人对你的怨恨,反而会把事情弄得更糟。


秦皇专制残暴,并没有换来万年基业,仅历二世便告灭亡;宋仁宗广开言路,宽和仁政,却政治清明,商业繁盛。更有名臣良相,文采、人物尽显风流。


用到现实生活中,也是一样。


你心怀善念、诚心待人,自然能遇到诚实良善的朋友;你威权赫赫、颐指气使,只会让人心生怨怼,即便是口里不说,心中也必是厌弃和积怨。


是以,待人以诚,善良为先,其实是为人处世的良策。


  • 修己而不责人,则免于难。

译文:自律而修身,懂得自省,凡事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苛责别人,就能少惹麻烦,甚至免除祸患。


春秋晋献公,原本已经立了申生为太子,却因宠妾之故,有所摇摆。他问大臣里克:“寡人有几个儿子,该立哪一个做继承人好?”


里克避开了话题,退下来后拜见太子申生。太子担忧道:“我恐怕要被废黜了吧?”‍‍‍‍‍‍‍‍‍‍‍‍


里克答:“做儿子的,应该害怕自己没孝顺好父母,而不该害怕不能做储君;当修好私德、努力国事,以此赢得人心,免去祸难。而不要把精力和心神放在废立之事上。”


里克这种安守本心,不患得患失的处世方法,在今天,也是很有借鉴意义。与孔子“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


为人处世,确实应当先从自身出发,不断修行自己的道德修养;尽心尽责做事,以提高自己的成绩。


惟其如此,才能在繁扰的世事中,自勉自救;


在风霜雪雨的人间道,立马昆仑。


  •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译文:为人在世,谁能够没有过失呢?是人就有可能犯错,而有过能改,就是大好事。


行走人世间,犯错在所难免。


忠勇如关羽,都会大意失荆州;伟大如拿破仑,尚且会遭遇滑铁卢,更何况你我平凡之辈。


就如同马会失前蹄、老虎会打盹,常在河边走,一定会湿了鞋一样。


其实,能有试错的机会,也未必是一种坏事。其重点在于,犯错后的态度。


如果敢于直面错误,及时修复改正,也算是亡羊补牢的好事;


就怕知错不改,明知故犯,这就是人生大忌了。


长路漫漫、岁月绵绵,愿你我不怕犯错,知错就改;


勇于改过,及时修正偏离的人生航线,一样可以书写出精彩的人生华章。


  • 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

译文:河川大泽,会藏有污水;深山野草中,会藏有瘴气;美玉中,也难免会有瑕疵。


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完美无缺。没有什么完美的事,也不存在完美的人。


凡事都有其两面性,所谓正反,不过是立场各异、角度不同。我们当懂得接纳、学会兼容。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泰山能成其大,是因不舍寸土;大海能就其深,则因其不择细流。


生而为人,则要眼光高远、心宽似海。


以辩证的思维看人看事。从平凡中发现生活的美好,于杂草间发现菖蒲的秀雅。


懂得忽略瑕疵,才能不使明珠蒙尘。


  •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译文:安全的时候,也不要忽略危险因素。及早找到安全隐患,并加以整改,提前做好防范工作,就能避免祸患的发生。


听过一句话说:“不知道有风险的风险是最大的风险,没有安全意识的防范是最差的防范。”


安全和危险,往往都是并存的。


人一定要有忧患意识,在安全时,也不忘提高警惕;一时的麻痹大意,却极有可能给自己带来长久的伤痛。


就如高兴时,也不能忘形一样,要时刻提醒自己,安乐不忘忧患,顺境多思逆流。


所谓上医治未病,说的就是防患于未然。


真正有智慧的高人,往往都懂得这个道理。


  • 宴安鸩毒,不可怀也。

译文:贪图安逸和享乐,就如饮毒酒自杀,不可怀念向往。


生活,就是生生不息、龙精虎猛地活。生命的意义也在于创造有效的价值。而沉迷于安乐,消弭的是斗志,荒废的是生命。


其实,人生并没有想象得那么长,留给我们创造的时光并不多。一场游戏、几杯小酒,醒来已是黄粱一梦。


放纵自己,贪恋安乐窝,不知不觉,就葬送了英雄。


有道是,“业精于勤荒于嬉”,不要让安乐窝,成了自己的英雄冢。


生活的美丽,在于每天都有新创造,在于不断变幻的精彩。


而耽于安乐,是对人生不负责的具体表现,无疑于对生命的自戕。


勇敢智慧的灵魂,则敢于突破舒适区,勇于挑战新体验,所创造的人生,自然是华彩满章、卓尔不凡。


  • 从善如流,宜哉!

译文:接受正确的意见,采纳善意的规劝,像流水一样迅畅自然。


常言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面对批评和指摘,我们通常习惯于自辩,也会因自以为是而拒谏饰非。


当我们不听良言、一意孤行时,不仅会给我们的工作带来阻滞,或许还会让我们的人生偏航。


反之,虚心听取批评建议,并乐意采纳好的意见,既是做好工作的基础,也是做人的高境界。


正如老子所说:“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要想不被别人批评,就要诚恳地接受别人批评。


等自己的毛病被批评完了,全都改正了,别人也就没有机会再批评你了。


愿我们用从善如流的态度,从这古老的经典中,汲取智慧;用闻过则喜的修养,不断修正我们精彩的人生。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


《左氏春秋》十句名言,通透人生天地间

《左氏春秋》简称《左传》,相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与《 公羊传》、《 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为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一、众怒难犯,专欲难成。

语出春秋·左丘明《左氏春秋·襄公十年》。群众是不能得罪的,不然会引起公愤;若依靠专制为所欲为,那事情一定难以办成。


二、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语出春秋·左丘明《左氏春秋·僖公五年》。辅:车轮外旁增缚夹毂的两条直木,用以增强轮辐载重支力。以辅比喻颊骨,以车比喻齿床,两者相互依存。后即用“辅车”比喻互相依存的事物。双方彼此依存,一方受损,另一方也会受到伤害,就好比嘴唇没有了,牙齿也将得不到保护一样


三、苟信不继,盟无益也。

语出春秋·左丘明《左氏春秋·桓公十二年》。如果不能坚守诚信,就是签订了誓约,也是徒劳无益的。


四、非宅是卜,惟邻是卜。

语出春秋·左丘明《左氏春秋·昭公三年》。卜:选择。最重要的不是选择好的住宅,而是要选择好的邻居。


五、忠,德之正也;信,德之固也;卑让,德之基也。

语出春秋·左丘明《左氏春秋·文公元年传》。忠诚,意味着品行的纯正;信实,意味着品行的巩固;谦卑退让,意味着品行的基础。因此,若想创造美好的生活,就应该时时刻刻提高自己的修养,做一个忠诚、信实、谦卑的人。


六、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语出春秋·左丘明《左氏春秋·宣公二年》。知道过错而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七、修己而不责人,则免于难。

语出春秋·左丘明《左氏春秋·襄公九年》。修养自己的品德而不去责备他人,便可以免于祸患。


八、君子曰:“随之见伐,不量力也。量力而动,其过鲜矣。善败由己,而由人乎哉?《诗》曰:‘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语出春秋·左丘明《左氏春秋·僖公二十年》。君子说:“随国发动的战争,是因为没有估量自己的真实国力。如果能够估量自己的真实国力,祸害便少了。成功与失败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诗经》中说:‘难道不希望白天晚上都忙碌起来,可是无奈道路上的露水太多。’”


九、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语出春秋·左丘明《左氏春秋·襄公二十四年》。最高的境界是树立品德,其次是树立功业,再次是树立言论。这是鲁国大夫穆叔回答范宣子的话。当时范宣子问穆叔什么叫“死而不朽”,然后又说了一些其他掌权的世族,问穆叔那些世族是不是不朽,范宣子说:“那只叫世禄,不是不朽。”然后穆叔说到以上的三点,并认为立德、立功、立言是三不朽。


十、君子动则思礼,行则思义,不为利回,不为义疚。或求名而不得,或欲盖而名章,惩不义也。

语出春秋·左丘明《左氏春秋·昭公三十一年》。君子行动就想着礼法,做事就想着道义,不会做那些图利而违背礼法的事,不会做不合于道义而内疚的事。有人谋求名声,而不得记载,有人想掩盖,却被明确地记载下来,反而更昭著,这是对不义的惩罚。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


《左氏春秋》简称《左传》,相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与《 公羊传》、《 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为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一、众怒难犯,专欲难成。

语出春秋·左丘明《左氏春秋·襄公十年》。群众是不能得罪的,不然会引起公愤;若依靠专制为所欲为,那事情一定难以办成。


二、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语出春秋·左丘明《左氏春秋·僖公五年》。辅:车轮外旁增缚夹毂的两条直木,用以增强轮辐载重支力。以辅比喻颊骨,以车比喻齿床,两者相互依存。后即用“辅车”比喻互相依存的事物。双方彼此依存,一方受损,另一方也会受到伤害,就好比嘴唇没有了,牙齿也将得不到保护一样


三、苟信不继,盟无益也。

语出春秋·左丘明《左氏春秋·桓公十二年》。如果不能坚守诚信,就是签订了誓约,也是徒劳无益的。


四、非宅是卜,惟邻是卜。

语出春秋·左丘明《左氏春秋·昭公三年》。卜:选择。最重要的不是选择好的住宅,而是要选择好的邻居。


五、忠,德之正也;信,德之固也;卑让,德之基也。

语出春秋·左丘明《左氏春秋·文公元年传》。忠诚,意味着品行的纯正;信实,意味着品行的巩固;谦卑退让,意味着品行的基础。因此,若想创造美好的生活,就应该时时刻刻提高自己的修养,做一个忠诚、信实、谦卑的人。


六、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语出春秋·左丘明《左氏春秋·宣公二年》。知道过错而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七、修己而不责人,则免于难。

语出春秋·左丘明《左氏春秋·襄公九年》。修养自己的品德而不去责备他人,便可以免于祸患。


八、君子曰:“随之见伐,不量力也。量力而动,其过鲜矣。善败由己,而由人乎哉?《诗》曰:‘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语出春秋·左丘明《左氏春秋·僖公二十年》。君子说:“随国发动的战争,是因为没有估量自己的真实国力。如果能够估量自己的真实国力,祸害便少了。成功与失败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诗经》中说:‘难道不希望白天晚上都忙碌起来,可是无奈道路上的露水太多。’”


九、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语出春秋·左丘明《左氏春秋·襄公二十四年》。最高的境界是树立品德,其次是树立功业,再次是树立言论。这是鲁国大夫穆叔回答范宣子的话。当时范宣子问穆叔什么叫“死而不朽”,然后又说了一些其他掌权的世族,问穆叔那些世族是不是不朽,范宣子说:“那只叫世禄,不是不朽。”然后穆叔说到以上的三点,并认为立德、立功、立言是三不朽。


十、君子动则思礼,行则思义,不为利回,不为义疚。或求名而不得,或欲盖而名章,惩不义也。

语出春秋·左丘明《左氏春秋·昭公三十一年》。君子行动就想着礼法,做事就想着道义,不会做那些图利而违背礼法的事,不会做不合于道义而内疚的事。有人谋求名声,而不得记载,有人想掩盖,却被明确地记载下来,反而更昭著,这是对不义的惩罚。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


:
【本文标题和链接】春秋三传是指什么?(什么是春秋三传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http://www.hzhe123.cn//n/150888.html 页面最新缓存时间: 2024年07月09日 星期二